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通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698例临床分析,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并发抑郁的临床特点。2.通过对入组的急性脑卒中并发抑郁75例的随机分组研究,探讨抗抑郁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最佳用药时间。3.通过对分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2、4和8时的HAMD、ADL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分析,探讨不同时间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对脑卒中急性期并发抑郁患者的疗效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1.在2002年5月至2005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并发抑郁患者中,根据入组及排除标准,入选75例患者。2.将入选的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抑郁状态组:为脑卒中急性期并发抑郁时间<7天的患者;抑郁症组:为脑卒中急性期并发抑郁时间>14天的患者;对照组:为脑卒中急性期并发抑郁症状不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3.抑郁状态组患者在并发抑郁7天内给予氟西汀(百优解)治疗,平均在并发抑郁症状5.4天时接受抗抑郁治疗。抑郁症组患者在并发抑郁14天以后给予百优解治疗,平均在并发抑郁症状16.8天时接受抗抑郁治疗,对照组患者不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4.三组患者在用药前、用药后2、4和8周时分别作HAMD、ADL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1.本研究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的发病率为26.3%(146/555)。其中首次卒中抑郁的发病率为27.2%(94/346),多次卒中抑郁的发病率为47.7%(52/109)。2.病灶主要位于左半球患者较易并发抑郁,本研究其发病率为63.0%(92/146)或62.7%(47/75)。3.抑郁状态组患者在接受抗抑郁治疗2周时其HAMD评分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周及8周时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抑郁症组患者在接受抗抑郁治疗4周时其HAMD评分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8周时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4.抑郁状态组患者在接受抗抑郁治疗8周时其ADL评分与抑郁症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抑郁症组患者在接受抗抑郁治疗8周时其ADL评分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抑郁状态组患者在接受抗抑郁治疗4、8周时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抑郁症组患者在接受抗抑郁治疗8周时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脑卒中急性期并发抑郁的发病率较高,多次脑卒中患者更加明显,病灶主要位于左半球患者多见。2.早期抗抑郁治疗不但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能促进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3.早期(<7天)抗抑郁药物治疗对脑卒中急性期并发抑郁患者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