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理念,为人的长期发展提供方向。现阶段,为了适应新科技兴起,对产品的品质要求呈现出高要求,人才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多份文件指出要注重“工匠精神”培养。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历史使命。高职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他们进行“工匠精神”培养关系到他们职业生涯和是否能够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因此高职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已成为必然趋势。众多学者已经从多个角度对“工匠精神”培养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必要性、可行性、问题及解决对策等方面的研究。但是目前对高职生“工匠精神”研究的现状尚没有进行实际的调研和全面性分析、导致提出的高职生“工匠精神”培养策略和方法还不够详尽和系统。本文对“工匠精神”的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了研究,总结归纳出“工匠精神”的现代内涵,从职业态度、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四个层面,解释“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涵盖了爱岗敬业、责任意识、自律意识、服务奉献意识、精益求精、价值观、诚实守信、师道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继续学习能力、开阔创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核心要素。进而对江西省5所学校共计1000名学生,225名教师进行实证调研,并对已经毕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访谈。通过对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的分析,发现高职生“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缺乏“工匠精神”的融入;实践活动中欠缺“工匠精神”培养;缺乏一支具备“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社会环境导向力度不够等。并针对现状和问卷的结果,分别从学生自身因素、学校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因素分析。探讨高职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对策,即提高“工匠精神”认知,积极内化为学生自我需求;优化校内外环境,陶冶高职生“工匠精神”情操;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保障高职生“工匠精神”实施;以实践活动为平台,促进“工匠精神”外化为高职生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