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核电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地球陆地上的铀储备已无法满足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我国是严重缺铀国家,开辟新的铀资源获取渠道对保障我国核能开发具有战略性意义。海水中溶解的铀虽然浓度低,但其总量约为陆地储量1000倍。因此,海水铀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缓解目前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吸附法是目前最成熟的海水提铀方法。然而,由于海水中复杂的离子环境和生物污染,现有海水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核电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地球陆地上的铀储备已无法满足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我国是严重缺铀国家,开辟新的铀资源获取渠道对保障我国核能开发具有战略性意义。海水中溶解的铀虽然浓度低,但其总量约为陆地储量1000倍。因此,海水铀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缓解目前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吸附法是目前最成熟的海水提铀方法。然而,由于海水中复杂的离子环境和生物污染,现有海水提铀材料具有稳定性差、选择性低的局限性。因此,探索材料提铀性能提升的构效关系、开发新型高效吸附剂材料,是实现海水中非常规铀资源提取的前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合成了基于聚芳醚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HHTF,随后通过改性制备了一例新型偕胺肟化二维共价有机骨架材料COF-HHTF-AO,并通过一系列表征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真实海水提铀的性能以及作用机理。具体的工作如下:(1)本工作通过两步法,首先使用配体2,3,6,7,10,11-六羟基三亚苯基(HHTP)和四氟对苯二甲腈(TFTPN)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前体COF-HHTF,下一步使用盐酸羟胺改性,成功制备了偕胺肟功能化的COF-HHTF-AO。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固体核磁(NMR)验证其化学组成与结构,结合粉末X射线衍射(XRD)图谱和理论计算证明其晶体结构以及堆叠方式,通过氮气吸附脱附和孔径分布测试、高分辨扫描电镜和接触角仪等手段对材料的孔结构、表面形貌和亲疏水性质进行了进一步表征。研究了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发现COF-HHTF-AO在强酸(12 M HCl)、强碱(14 MNaOH)和真实海水条件浸泡处理后仍可以保持其结构稳定性。综上,COF-HHTF-AO具有在海水条件提铀的潜能。(2)研究了材料在水溶液中的铀酰吸附性能,发现COF-HHTF-AO对于铀酰具有极高的吸附容量(550.1 mg/g)、极快的吸附动力学、良好的循环再生性能、极强的亲和力和离子选择性。进而使用真实海水进行性能测试,COF-HTTF-AO在不同浓度的加铀海水中仍能保持较快的吸附动力学,在真实海水中对铀的吸附容量高达5.12 mgg-1,是钒的1.61倍,这也是国际上报道的首例相比于钒具有更高铀选择性的COFs材料,有望成为下一代新型海水提铀吸附剂材料。(3)探究COF与铀酰的作用机理。首先,利用FTIR、EDS能谱以及XPS能谱证明了铀酰在COF表面的成功结合。进而,利用DFT计算探究COF-HHTF-AO与铀酰离子以及钒酰离子在分子层面的作用机制。理论计算结果显示,COF-HHTF-AO对铀酰离子和钒酰离子具有不同的结合方式,偕胺肟基团与铀酰的配位作用比其与钒酰的氢键作用具有更高的结合能。差分电荷密度分析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支持了这一观点。此工作为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在海水提铀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材料方面,通过分子设计,赋予材料高稳定性、高吸附性能和高选择性,使得其突破实际应用上的难点。理论价值方面,基于COFs确定的化学结构和晶体结构,在分子尺度上揭示了 AO与铀酰和钒酰的作用方式,为设计具有高U选择性的海水提铀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本工作通过实验探究与理论计算相结合,为未来的海水提铀工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的三北地区冬季供暖时间长,供热量需求大,以热电联产机组为热源的集中供热系统是保障三北地区正常生活需求的重要生命线,因此对集中供热系统的研究更要精细化,供热管网作为集中供热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管网规模庞大,用户群体众多,一定程度上充当了集中供热系统的储能设备,不需要额外的投资来保证用户供热质量和热舒适度,因此研究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惯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热电联产机组的强热电耦合特性。本文以
太阳风暴会在近地空间形成磁层-电离层电流体系,引发地磁场的剧烈扰动,形成“地磁暴”,进而产生地磁感应电流(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s,GIC)。GIC经由接地点流入电力系统,危害电网安全运行,且曾引发几起高纬度地区的大停电事故。强磁暴下地面感应电场的准确计算是精确评估GIC水平、预防磁暴灾害的前提,本文将广义有限差分法(Generalized Finite D
本文阐述山东滕州市博物馆馆藏青铜器的特色和重要性、当前已腐蚀受损的严重性和抢救修复的必要性。通过对滕州市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方案的编制和实践,系统论述我国青铜器传统修复工艺的发展历程,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传统修复工艺是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科学保护技术引进青铜器修复领域,对文物材质的分析检测是文物修复和预防性保护的基础,将文物材料的成分、结构及劣化机理研究与文物修复工艺
在过去,图论一直被广泛讨论,并且在其他数学领域有很大的应用。随着时间发展,普通图的内容满足不了要求,研究超图就是必然的事情。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超图是本文的主要手段。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是两种特殊类型的超图:双三角锥和特殊四面体的分解问题。把一些简单t-一致超图的集合记作r。若一个二元组(X,B),X是一个包含v个点的集合,B是一个超图族,它的顶点集定义在X的一些子集上,每一个B中的超图都与r中的某一个
作为完全没有经典对应的纯粹量子力学现象,量子隧穿是微观粒子的能量低于势垒高度时发生的势垒穿越现象,其发生是否是瞬时的,是否需要有限的时间,自量子力学建立起到现在一直是悬而未决饱受争论的研究课题。为了进一步阐明上述问题,我们首先简要回顾了量子隧穿时间的发展历史,阐述了相位时间、驻留时间、Buttiker-Landauer时间以及Larmor时间的定义,并简述了 Hartman效应和超光速现象及测量隧
气液两相流广泛存在于工业设备中,两相流量分配的均匀性对换热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换热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针对两相流联箱内几何结构和流动特性的研究对于解决并联管束流量分配不均匀性,提高换热设备运行安全与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传统联箱内气液两相流量分配不均的问题,搭建可视化实验平台,研究了不同实验工况和不同几何结构对联箱内两相流量分配的影响。论文开展了传统联箱和安装笛形管联箱在不同工况下的实验研究,研
本学位论文研究了基于特征正交分解(POD)的系数降阶有限元方法。特征正交方法应用范围广泛,并且可以和多种数值方法相结合,其中包含有限差分、有限元、自然边界元、有限谱元方法,解决了许多实际工程应用问题。有限元方法和有限谱元方法在处理大型工程问题上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本文将这两种方法与POD结合,进一步改进POD方法,构建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数值计算方法。本学位论文利用有限元方法和Crank-Nico
分岔理论作为非线性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对非线性动态系统进行结构稳定性机理分析的有力方法,它已经渗透到数学的各个分岔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致力于用动力系统分岔理论研究广义四阶色散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精确解及动力学性质。首先,基于平面动力系统分岔理论,获得了广义四阶色散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对应的常微分系统在(x,y)平面的六种相图,并定性地揭示了明孤立波、暗孤立波、周期波以及无界波解的存在性。其次
正电子致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正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机制,还可以完善核科学领域软件数据库,并且在材料科学、放射性治疗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正电子致原子电离截面可以通过测量特征X射线产额法、测量俄歇电子产额法等方法得到。其中,测量特征X射线产额法使用最为广泛,因此实验特征X射线产额的准确获取有助于得到精确的正电子致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数据,从而促进上述领域的发展。低能正电子碰撞纯厚靶
本文研究的是描述浅水波动力学特性的(2+1)维Boussinesq方程。我们应用Hirato双线性方法和复数化参数技术给出孤立波解和一阶呼吸波解。通过对呼吸波解的非线性叠加机制和特征线的分析,我们解析地给出了它的转换条件。基于此条件,我们得到了一系列转换波,包括(准)bell型孤立波、(振荡)W型或M型孤子、多峰孤子和准周期波,它们表现出不同的局域性和振荡性。接着,我们详细研究了这些转换波的形成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