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室是学校重要建筑场所,其声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活动效果,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全英教学已成为中国高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目前关于教室声环境对中国学生在英语环境下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甚少,值得深入探讨。本文选取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一间典型教室开展声学实验,研究教室噪声和混响时间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个人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主要包括:(1)实验一,研究教室混响时间(0.56s、0.80s、1.12s)在安静环境和交通噪声环境下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影响。其中,混响时间0.56s、0.80s分别符合美国(ANSI S12.60-2010)和中国(GB 50118-2010)现行的教室声环境标准,而混响时间1.12s则超出国内外标准。(2)实验二,在教室混响时间1.12s下,研究不同类型噪声源(语言噪声、风扇噪声、施工噪声)和不同声压级(45dB(A)、50dB(A)、55dB(A))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影响,并对比分析3种噪声源的实验结果。(3)综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研究结果,分析受试者个人因素(英语水平和噪声敏感度)在不同混响时间和噪声环境下对教室声环境主观感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安静环境和交通噪声环境下,混响时间1.12s时受试者的英语听力理解效率(包括客观答题正确率和声环境主观感受)均最差,而现有教室混响时间超过1.10s属于常见现象,说明教室混响时间亟待改善,需满足中国教室声环境标准。同时,仅当交通噪声50dB(A)时,不同混响环境下受试者的主客观表现存在显著性差异。(2)受试者在3种噪声源下的主客观表现均随声压级上升显著下降,说明声压级对受试者影响较大,需控制教室噪声级。并且,3种噪声源中施工噪声对受试者的影响最大。(3)对于个人因素,英语水平低的人群在3种混响时间下的声环境主观评价较差(混响时间0.56s和0.80s情况尤为明显);在不同噪声环境下,受试者的声环境主观评价受其自身英语水平影响不大。而噪声敏感度高低人群在不同混响环境和噪声环境下的声环境主观评价均无明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