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掌握上海市市售食品中铅的污染状况,分析居民铅的摄入量,评估市售食品中铅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风险。[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各类食品样本,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2008-2011收集的样品进行检测;应用膳食回顾法调查居民膳食情况,采用食物频率法调查学龄前儿童膳食情况;建立摄入量评估模型计算各类人群经各类食物的铅摄入量点估计值,应用Crystall Ball软件及Monte Carlo原理模拟进行各类人群铅摄入量的概率评估。[结果]2008-2011年监测结果分析表明,粮谷类、豆制品无超标发生;蔬菜铅检测水平均数为0.061±0.089 mg/kg,其中2008年有超标情况发生,总超标率为1.8%;畜禽肉及肉制品铅检测水平均数为0.068±0.091 mg/kg,2008年和2010年均有超标情况发生,总超标率为0.5%;水产铅检测水平均数为0.158±0.374mg/kg,其中2008年有超标情况发生,整体超标率为1.5%;蛋及其蛋制品铅检测水平均数为0.020-0.060 mg/kg,其中2008年、2010年和2011年有超标情况发生,整体超标率为2.1%;乳制品铅检测水平均数为0.039±0.054 mg/kg,其中2009年有超标情况发生,整体超标率为0.5%;2008年水果铅检测水平均数为0.033±0.060mg/kg,总超标率为5.0%。根据上述检测结果,结合上海市居民膳食摄入数据,2008-2011年上海市居民常食用食物的平均铅暴露量分别为35.243μg/d、56.863μg/d、33.029μg/d和33.398μg/d,对应的安全限值(MOS)分别为16.44%、26.53%、15.41%和15.58%。2008-2011年铅暴露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01),2009年铅暴露水平高于2008年、2010年和2011年的铅暴露水平。根据概率评估结果,2008年全市约99.43%的居民铅暴露量小于PTDI,而2009年全市约98.92%的居民铅暴露量小于PTDI,2010年全市约99.52%的居民铅暴露量小于PTDI,而2011年全市约99.53%的居民铅暴露量小于PTDI。2008-2011年间年对人群铅暴露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叶菜类的铅含量、大米的铅含量、面粉的铅含量、新鲜水果中铅含量、叶菜类摄入量、大米摄入量和新鲜水果摄入量。特殊人群学龄前儿童的暴露评估发现,2011年儿童常食用食物的平均铅暴露量为26.03μg/d,相对应的安全限值(MOS)为76.58%,该人群男童平均每日食物摄入铅暴露量为27.14μg/d,女童为24.80μg/d,相对应的安全限值分别为79.85%和72.96%。学龄前儿童通过各类食物摄入的铅在每日可耐受铅摄入量内的概率为84.45%,男童食物铅暴露水平小于PTDI值的概率是82.57%,女童相应的铅暴露低于PTDI的概率为86.48%。从每日膳食铅暴露量的食物来源分析,乳制品、谷类、水产和畜禽肉的铅检测含量在食物暴露的各类影响因素中贡献率较高,其贡献率分别为39.08%、20.58%、15.86%和10.63%。[结论]2008-2011年上海市居民食物铅暴露风险呈下降趋势,铅污染处于相对安全的水平,提示近年来上海市各类食品监管对控制食物铅污染是有效的。在各类食物铅的暴露中,叶菜类、大米、面粉和新鲜水果中铅水平对居民膳食铅暴露的影响较大,仍然需要针对这些食物中铅进行严格监管,以保护居民避免非职业铅暴露对健康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