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的价值多元化和思想观念变异导致的行政道德失范问题,基于中国推进法治行政的时代要求及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研究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制度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公务员行政道德制度化的基本理论是研究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制度化的基点。公务员行政道德制度化是行政学、伦理学、制度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对象,是在公务员群体中形成的一部分行政道德以制度、法律的形成体现出来并以制度的强制力保证实施。制度化后的行政道德体现出道德和制度的双重特征,表现出政治性和强制性、直接性和可操作性、转换性和目的性的特征,逐步发挥出导向、示范、激励、教育功能。研究公务员行政道德制度化有着理论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从理论依据来看,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观、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思想;从历史依据来看,主要是道德与制度的历史沿变、公务员行政道德制度化的历史成果;从现实依据来看,主要是公务员行政道德失范现状、公务员行政道德制度化理论成果、国外公务员行政道德化的借鉴。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制度化的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是研究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制度化的重要内容。乡镇公务员由于处于基层一线,与农民群众接触较多,在行政道德方面表现出特有的失范现象,如:官僚作风严重、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浮夸和弄虚作假之风严重等等。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制度化缺陷主要表现在制度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执行力度不够、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其有着历史文化、主体意识、政治体制、经济基础、社会环境五个方面的原因。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制度化的对策与措施是研究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制度化的重要保障。推进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制度化建设要坚持农民群众利益至上、他律与自律、公平与效率的原则,遵循强化行政纪律、行政公开制度的基本思路,逐步建立监督机制、教育培训机制、道德回报激励机制、社会监督体系、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加强法律观念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法律制度、提高乡镇公务员生活水平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