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已诞生60年,改革开放事业也已悄悄走过30余年,我国各方面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劳动力流动作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30年来经历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从改革开发初期的城乡劳动力流动为主,到之后的省际间劳动力流动与城乡劳动力流动组合为主,到现阶段又伴随高频率劳动力回流和城乡统筹下的劳动力流动,构成了我国区域劳动力流动的演变过程。本文针对我国区域劳动力流动按照城乡劳动力流动、省际间劳动力流动和城乡劳动力回流三部分进行了研究。首先,在全面地综述国内、外专家学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区域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并整理出我国劳动力流动三种形式的现实特征和总结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通过实证研究、规范研究与逻辑演绎推理相结合,深入分析了我国区域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着重研究了家庭和迁移距离因素对我国区域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再次,根据规范研究和逻辑演绎推理,并结合古典经济学理论和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区域劳动力流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论文创作的主要工作在于:第一,运用实证研究法,以劳动力人力资本、流动成本和收益为控制变量,以劳动力迁移率为因变量,以迁移距离为自变量,构建截面数据模型,论证了我国劳动力流动与流动距离之间的存在反比关系,并结合该模型探讨了交通运输状况改善是否对流动距离有弱化现象的问题。第二,运用逻辑演绎推理研究方法,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并结合图表,分析了家庭在我国区域劳动力流动中的决策问题。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家庭在我国区域劳动力流动中面临着不同的决策,因此其在劳动力流动的作用也就相应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