醌氧化还原酶1(NQO1)、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易感性的关系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aiping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NQO1、NAT2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易感性的关系,以及NQO1、NAT2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大肠癌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来自福州市各大医院经病理确诊的新发大肠癌患者,对照选择与病例在性别、年龄、民族和居住地相匹配的同期入院的非肿瘤患者。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以PCR-RFLP法检测NQO1、NAT2的基因多态性。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基因、环境、基因-环境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计算相对危险度(OR)及其95%可信区间(CI)。全部数据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结果1、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饮用井水、泉水,油腻饮食,家族肿瘤史,长期便秘、腹泻等肠道疾病史和每天吸烟量为大肠癌的危险因素,食用粗粮为保护因素。2、NQO1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的关联病例组c/c、c/t、t/t分别为23.77%、52.10%、24.13%,对照组分别为40.56%、44.06%、15.38%,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97,P=0.002)。以携带NQO1c/c的个体为参照,携带c/t的个体患大肠癌的OR为2.061(95%CI :1.372~3.097),携带t/t的个体患大肠癌的OR为2.640(95%CI :1.568~4.444)。3、NAT2基因与大肠癌的关联NAT2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频率分别为38.81%、3.50%、18.18%、19.93%、19.58%;在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58.39%、3.85%、13.29%、14.33%、10.14%,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695,P<0.001)。以携带NAT2 wt/wt的个体为参照,携带wt/m1的个体患大肠癌的OR为2.004(95%CI :0.737~5.450),携带wt/m2的个体患大肠癌的OR为2.210(95%CI :1.288~3.793),携带wt/m3的个体患大肠癌的OR为2.280(95%CI :1.355~3.836),携带mx/mx的个体患大肠癌的OR为3.145(95%CI :1.812~5.456)。以携带NAT2快基因型的个体为参照,携带慢基因型的个体患大肠癌的OR为2.155(95%CI :1.312~3.541)。4、基因-环境交互作用NQO1c/t、t/t基因型与吸烟存在交互作用。以c/c基因型/不吸烟的个体为参照,c/t、t/t基因型/不吸烟个体的危险度ORg为1.431(95%CI :0.708~2.891),c/c基因型/吸烟个体的危险度ORe为2.542(95%CI :0.857~7.539),c/t、t/t基因型/吸烟个体的危险度OReg为19.308(95%CI :6.174~60.381),交互作用值=OReg/ ( ORg×ORe)=5.308,P=0.004。结论饮用井水、泉水,油腻饮食,家族肿瘤史,长期便秘、腹泻等肠道疾病史和每天吸烟量为大肠癌的危险因素,食用粗粮为保护因素。携带NQO1c/t、t/t这两种基因型的人群可能是发生大肠癌的高危人群。携带NAT2慢基因型的个体可能是患大肠癌的高危人群。携带NQO1c/t、t/t这两种基因型与吸烟存在相乘交互作用,加大了大肠癌发生的风险。
其他文献
利多卡因加微量肾上腺素用于皮下埋植避孕术临床效果分析白铁玲1王惠芳2高天雁1皮下埋植避孕术采用局部麻醉,一般所用麻醉药物为单纯利多卡因,笔者将1995年3月至1997年5月中施行皮下埋植术的
土壤源热泵因其显著的节能和环境保护效益,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在我国,一些关于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动态性能与节能潜力的基础研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我国对土壤源热泵
重点叙述了建立某铝蜂窝天线结构有限元模型并用大质量法分析其对冲击载荷的响应的过程和其对冲击载荷的响应结果。
为南阳烟区烤烟氮素形态配比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依据,以云烟87为研究对象,设100%硝态氮、50%硝态氮+50%铵态氮、50%硝态氮+50%酰胺态氮、50%铵态氮+50%酰胺态氮、100%铵态氮
被称为"南国三剑客"之一的作家鬼子,其文本创作过程中,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底层人物为叙写对象,巧妙运用叙事手法,采用了"文本中的文本"的双重叙事方式,通过不同视角进行叙
1立磨技术发展概况立磨技术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己有悠久的历史.而且种类繁多,如德国的莱歇公司(Loseche)、克虏伯公司(Krǔpp)、伯利休斯公司(Polysius)、非凡公司(Pfeiffer),日本UBE公
期刊
MLS
目标: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成员ERCC1、RRM1在Ⅱ-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切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术后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受益的关系材料与方法:1.在我院2000~2006年
采用抗肿瘤化学药物治疗,是肿瘤治疗最常规的方案,但肿瘤细胞的耐药现象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障碍,而血液系统肿瘤表现更为明显。顺铂(cisplatin, DDP)作为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最
Sox9(SRY-related HMG-box gene 9)基因是一种与胚胎早期发育相关的重要基因,是 Sox 转录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其在胚胎早期的原始生殖嵴细胞中表达,在软骨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
目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调亡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可通过与受体的特异性结合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对机体正常组织无毒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