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合金重轨钢高温变形模拟实验研究

来源 :内蒙古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lkjqw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BNbRE、BNbRE(V)、U71Mn和U75V重轨钢连铸坯为研究对象,采用GLEEBLE-1500D 热模拟实验机进行高温热塑性拉伸实验,研究各温度段塑性的变化规律及微合金元素V、Nb和RE对重轨钢高温热塑性的影响;并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拉伸试样的金相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第Ⅰ脆性区(1250℃~1300℃),各钢种的塑性非常低,几乎为零;在高温塑性区(1000℃~1225℃),塑性良好;随着温度的下降,进入第Ⅲ脆性区(950℃以下),塑性陡然下降,原因是微合金元素的动态析出物脆化了晶界,特别是钒对重轨钢在第Ⅲ脆性温度区的塑性有较大的影响,且脆化向低温度方向延伸。 针对BNbRE重轨连铸坯表面微裂纹问题,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实验机,测定了BNbRE重轨连铸坯RA-T曲线,并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定量研究了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冷却速率对BNbRE重轨连铸坯在第Ⅲ脆性区的高温热塑性及其显微组织的影响,为优化BNbRE钢连铸二冷制度及防止铸坯表面微裂纹的产生提供实验数据。 采用单道次压缩实验的方法,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上对BNbRE、BNbRE(V)、U71Mn和U75V重轨钢进行奥氏体动态再结晶的研究。实验工艺为:变形温度分别取900℃、1000℃、1100℃,变形速率取0.1s-1,变形量取60%,变形结束以后马上进行空冷。通过研究不同钢种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来分析微合金元素V、Nb和RE对动态再结晶的影响。最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变形结束以后空冷得到的显微组织。实验结果表明:从RTT曲线得出,V、Nb和RE能显著地抑制形变奥氏体动态再结晶的进行,动态再结晶后的奥氏体晶粒空冷后的珠光体团比较细小,片间距也比较细小。因此,微合金重轨钢在终轧温度较高时仍能得到细小均匀的显微组织。 以U75V为研究对象,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上进行重轨钢奥氏体动态再结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变形温度分别取900℃、1000℃、1100℃,变形速率分别取0.01s-1、0.1s-1、0.5s-1,变形量分别取40%、60%、80%,变形结束后马上进行空冷。通过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来分析不同变形工艺条件下的动态再结晶规律,最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变形结束以后空冷得到的显微组织。实验结果表明:当变形温度较高,变形速率较低,变形量较大的情况下,动态再结晶越容易发生。
其他文献
全球变暖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各个国家在多个领域加大了节能减排力度.基于此,建筑行业也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方向,以实现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工程在近几年得到了
电火花加工是利用电极与工件之间产生脉冲放电进行加工的一种方法。由于注塑模组成零件多、结构复杂,使得电火花加工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种常用加工方法。电极作为模具制造中
随着当前城市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必须要对其安全问题进行考虑,其中建筑物沉降是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高层建筑物荷载较大,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造成不均匀沉降,为保
石墨烯(graphene)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不同领域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微孔发泡材料中的应用便是其中之一,石墨烯不仅在微孔发泡材料制备过程起到异相成核作用、优
中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10hm,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重金属残留,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威胁群众生命.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形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掌握土壤重金属污
经过近8年的引种试栽观察,桃品种颐红水蜜在贵州省石阡县生长结果良好,表现为中晚熟,结果早、丰产,果个大、整齐,果面浓红、光亮美观,味美、香脆爽口,含糖量高,耐贮运,经济效益显著,同
目前河泊河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氨氮含量偏高,污水厂现运行的中水工程去除氨氮效果较差,且回用成本较高,所以有必要对该中水回用工程的处理工艺流程做进一步的改造,以满足不
该文通过研究北碚区大气汞的空间变异规律,目的就是进一步掌握地统计学原理与方法,为将地统计学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应用到污染大气环境性状的空间变异研究中提供借鉴.该论文以
工作流管理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支持分布式环境中过程自动化执行的理想手段。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为适应现代化企业中人员、资源以及管理机构相对分散的特点而提出的一种新的软件工程思想,为企业日常事务和工程中设计与生产过程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增强组织中成员之间的通信和协作,规范化工作任务的分配和完成,减少和协调整个组织范围内的资源冲突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尤其为协作性要求很高的大型的地理分散或功能分散的
SFCF、SF是大气中最强的两种温室气体,其寿命长达1000年以上,虽然它们目前在大气中的浓度不高,对温室效应的贡献不大,但如果等到其影响明显时再思对其控制,则为时已晚.因此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