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速可达飞行器轨道优化设计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结合“轨道转移飞行器轨道优化设计与导引律研究”预研课题,跟踪国外相关问题的研究,提出“全球快速可达”的作战指标。对基于亚轨道弹出式的全球快速可达飞行器轨道的总体方案进行论证,并针对其发射段进行了轨道设计与计算,对其中最重要的大气再入段进行了轨道优化设计。文中首先推导了发射段运载火箭的动力学模型和再入段飞行器动力学模型,并基于所推导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研究:针对美国提出的“两个小时内实现全球可达”的作战指标,给出了基于本土发射的亚轨道弹出式全球快速可达方案,并对所提出方案进行了论证。首先确定了要实现“全球快速可达”的轨道构成,系统地分析了轨道中各个飞行阶段的在总体方案中的作用及其关键问题。从再入大气后的轨道约束入手,确定了再入走廊及再入点处飞行器应满足的飞行状态,并给出了亚轨道设计参数。由于本文采用大升阻比飞行器为研究对象,为了让飞行器再入后取得最大的横向距离,文中给出了实现该目标的最佳机动策略。为了实现全球可达飞行器亚轨道弹出式发射,考虑再入条件需要,设计了发射段轨道形状,并确定了该段轨道相关参数。研究中基于我国“长征一号丁”小型运载火箭的参数对发射段轨道设计。根据所研究问题的需要,对火箭运动方程模型进行合理的简化,并采用俯仰程序角预先设定的控制方法,实现了满足再入条件的发射段轨道设计。为了实现飞行器“全球快速可达”,大气再入段是整个轨道中不可缺少而且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其中,再入轨道不仅要满足再入终端条件要求,还要满足再入过程中驻点热流峰值、过载、动压等约束条件。文中以再入过程总加热量最小为最优性能指标,同时结合以上三方面约束,分别采用了“混合法”和“高斯伪谱法”两套优化方法对再入轨道进行了优化求解,并根据仿真结果对两种优化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其他文献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公路运输在物流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汽车的安全检测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由于车轴发生断裂引起的重卡侧翻和车体侧移发生碰撞事故造成
火星探测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高科技密集型研究活动,在任务实施之前,利用仿真平台来实现对相关关键技术的攻关和验证已成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逼真的模拟
企业市场竞争的生命力在于产品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作为网格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制造网格为实现企业和社会资源快速共享和优化配置提供了新的集成支撑
连续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CFCC-SiC)具有高比强、耐高温、抗氧化和低密度等特点,深受各领域青睐,已经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已独立掌握制作大
多级技术是指将一个复杂的优化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的简单的优化问题,再进行求解的方法。将多级技术应用于结构优化设计中,将会减少结构的计算量,提高计算效率,缩短设计周期。本文将
近年来,化石燃料消耗引起的资源短缺和包括微波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逐渐对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针对这些问题,超级电容器和微波吸收材料成为研究热点。Co3O4和PANI分别作为
运动目标检测作为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智能监控、工业设计和军事导航与预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然而随着实际应用的不断增加,人们对运动目标检测系统的实时性
倾转旋翼飞行器是未来非常有前途的一种新型飞行器,其飞行是否安全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飞控系统的性能,因此如何更好的开发倾转旋翼飞行器的飞控系统就成为一个很重要
快速成形技术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技术成果,与传统的机床加工技术不同,它采用逐层叠加的方法能够快速、精确地制造成复杂的三维实体。而作为目前最主要的技术之一熔融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