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税收筹划根植于市场经济的土壤之中,在国外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的有效税收筹划行为既可以使企业降低成本,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又能促进国家税收政策和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对企业和国家来说是双赢。因此,企业税收筹划由于其积极的影响,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我国税制的不完善和税收筹划本身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企业税收筹划缺乏法律上的明确立法依据和法律界定,导致实践中认定税收筹划的标准不一,企业的税收筹划行为经常与偷税、逃税、避税等行为混淆不清,既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税收筹划风险,也给税务机关的征管带来了难度,成为摆在我国税收征管秩序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尝试着就税收筹划的一些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文章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企业税收筹划的法律界定。对国外和国内各学者给出的定义进行特点总结和分类,归纳企业税收筹划的法学定义和特征,介绍企业税收筹划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通过与避税、节税等相关概念的辨析得出企业税收筹划的构成要件。第二部分是对企业税收筹划的法理基础和法律意义的探讨。企业税收筹划符合税制的一般价值标准,税收法定主义是其合法性依据,私法自治是其内在动力。二者的对立统一性在企业税收筹划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同时,企业税收筹划也是国家和企业相互博弈的产物。企业税收筹划对维护纳税人合法权利、营造和谐的税收征纳环境、贯彻国家立法宗旨、税收政策目标的实现都有重大的意义。第三部分是企业税收筹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企业税收筹划需要遵循合法性原则、经济原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原则、事前筹划原则和风险防范原则。第四部分是我国企业税收筹划所需要的法治环境。企业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地位的确立以及规范化运行需要比较严密的税收法律体系,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税务中介机构的规范化和纳税人权利保护体系的构建来加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