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动态有机系统,一个词汇形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会从单个意义逐渐延伸出多个意义,形成词汇多义现象。多义是自然语言的基本特征,正如Lyons(1995)所说的,几乎可以肯定现在没有,以往也未曾有过任何一种自然语言,只存在一词一义。词汇多义使得语言系统中词汇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减轻了人们心理词库的负担,是语言经济性原则和认知经济性原则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对词汇多义的探讨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代就开始成为逻辑学、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诸多领域的重要课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认知语言学的兴起打破了传统语言学理论对意义的诠释,以革命性的方式赋予了意义全新的定义和内涵。意义不再是抽象的离散元素的集合,而是和人类对世界的体验、感知、概念化,范畴化等认知现象紧密联系在一起。认知语言学关照下的多义研究也和传统多义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差异。认知语言学对包括介词在内的多义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他们注重意义间的联系,建构了以原型范畴理论为基础的辐射性多义网络模型,并用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等理论解释意义的延伸机制,从而揭示了多义现象演变的基本规则,打破了传统语义学倾向于形式化的描述。但目前认知多义研究几乎千篇一律地建立在原型范畴理论之上,视角单一,阐释不见新意。笔者认为当前多义研究的最大缺陷在于忽视了语义结构的多层次性,对不同层面的意义不加区分,使得多义范畴的各个成员在抽象性或概括性上体现出巨大的差异。本文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从意象图式的角度对英语介词through的多义范畴结构进行了创新性研究,试图拓宽多义研究的视角,为多义研究范式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一反以原型建构语义范畴的传统,转而以意象图式作为建构意义范畴的基本关系,描绘出包括抽象图式、含义图式、语境义图式在内的三层语义范畴结构。意象图式是抽象性的概念结构,根据细节具化程度的不同在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显示。根据抽象性的差别,图式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层次。同一个层次的图式间形成延伸关系,上层图式和下层图式之间形成具化关系。每个图式和它下级的例示构成多义范畴的一个子范畴。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本文发现through在抽象图式层面共有四个成员,分别为THROUGH 1、THROUGH 2、THROUGH 3、THROUGH 4。其中THROUGH 1出现得最早,固化程度也最高,是抽象图式层面的原型成员。THROUGH 1的部分图式结构被凸显后通过转喻运作延伸出其它三个抽象图式。上述四个抽象图式通过细化各自概念结构中认知域的信息具化出下层的含义图式。含义图式通常最先在空间域中实现,通过隐喻映射的方式扩展到其它认知域,形成以空间含义图式为原型的子范畴。含义图式通过凸显图式中各个要素性质和特征的转喻运作形成下一级的语境义图式。抽象图式是超越语境的、具有最大概括性的图式;语境义图式表征了认知场景中的具体细节,对语境有着最大的依赖性,是言语交际行为中浮现出来的图式;含义图式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集抽象性与具象性为一体的图式。三个层面的图式通过隐喻、转喻等认知机制形成的具化或延伸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多层意义范畴结构。本文的语料主要来源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主要采用了以下的研究方法:(1)以共时研究为主。虽然多义词的形成是词汇长期发展的结果,但可以从共时的角度对某一时期相对静止的词义状态进行探究,揭示该时间段内词义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规律。(2)描写和解释相结合。本文在详细描写的角度上进行理论的分析和综合,既展示语言事实,又体现了理论的概括性。(3)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在大量真实的自然语料基础上考察through包含的复杂语义结构。(4)从意象图式的组成要素和复杂原素两方面对意义的结构进行描写。本文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对多义范畴内部结构的再认识上。传统认知多义研究利用原型成员建构多义范畴,语义结构呈现出边缘模糊的放射性链状结构。范畴成员的地位并不平等,而是根据其典型程度的差异排列。判断某个成员在语义范畴中的地位取决于家族相似性。家族相似性在不同成员身上会有不同的体现,但几乎没有一个要素是所有义项共有的。在多义范畴中,原型拥有最多的共有要素,是范畴的核心成员,非原型成员拥有较少的共有要素,它们通过家族相似性与原型成员发生联系,形成以原型为中心的辐射性多义网络。本文跳出目前广泛流行的多义研究范式,把多义范畴的构建和意象图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意义潜式中描绘出三个层次并行共现的多义模型。意象图式是在人们反复体验的过程中重复出现的概念结构,是意义的组织模式,在具体使用中可以激活不同的部分从而形成多个意义。在同一个层面上的图式抽象性和概括性基本一致,可以具化出下层例示,图式的例示本身可以作为低层图式具化出再下一级的例示。上层图式是所有下层例示共性的体现,二者形成语义范畴中的子范畴。这种层级多义模型突破了当前流行的辐射性网络结构模型,拓宽了多义研究领域的视野和空间。虽然本文的研究对象是through,但目的却是建立一个适用于所有多义词的解释模型,为类似的研究提供借鉴。Tyler和Evans (2003: 2)曾说过:“研究空间词的意义将会为理解语言、心理表征和人类经验提供基本的认识”。介词是最主要的一种空间词,虽然本文在研究深度上远不能与前辈专家比肩,但依然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词汇多义的理解,并进一步感悟客观世界、人类语言以及认知行为的诸多奥妙。根据以上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该研究对词汇语义学尤其是多义研究、词汇教学、词典编纂等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英语介词through多义范畴结构的探讨,本文希望能够促进词汇多义理论的发展,通过突出范畴的层次性加深对范畴理论的理解,帮助词典编纂者更好地设置和解释义项,以及为英语学习者提供更为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当然由于认知语言学理论本身的主观性以及笔者研究能力所限,本文依然存在不少不足指出,对词汇多义的探讨有待更多优秀研究成果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