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革新。新课程强调了“人”的发展,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而不是简单完成将知识从教师转移到学生的过程,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在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互动中而不断地实现自身的发展,即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在新课改背景下,“生成性教学”已逐渐走入教师的视野,也逐渐渗透在教师的教学中。在当前一线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受传统教学思路影响而采用灌输式教学,部分教师虽然已经有一定生成教学的意识,但是由于对“生成”的理解不够,导致课堂中“虚假生成”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学生来说,因缺少知识“生长”的过程,通过死记硬背去硬性记忆而不是理解知识,长此以往对其终身发展必然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文在对生成性教学的特征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生成性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分析教师在生成教学实践角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在生成性学习角度上遇到的困境,并对原因进行探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善策略,并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提出问题,并确定本文研究内容,即初中数学生成性教学策略研究。第二部分结合相关文献主要从理论角度对本文研究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成性教学进行解读,指出初中数学生成性教学的特点及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运用生成性教学指导初中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第四部分从教学预设,教学生成,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对初中数学课堂生成性教学进行策略分析。提出提升教师生成意识;预设弹性的教学目标;预设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初中数学概念双主五步教学法”,大数据驱动下的初中平面几何教学;对话与有意义讲授的转化;有效互动;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等策略。第五部分结合以上理论及策略分析,对三则案例进行分析,进而得到启示和建议。第六部分为总结本文研究内容,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