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漫游权制度的确立之路与影响(1884-2000)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r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3-18世纪,英国乡村在公地制度的规定下,虽然土地的所有权归私人所有,但其使用权却是属于公共的。因此,乡村的娱乐需求和土地供给之间有一种粗略的平衡。但之后爆发的圈地运动造成了公地制度以及公共权利的消亡,这种粗略的平衡也随之被打破。乡村土地被圈占,丘陵、林地、沼泽地和荒地等可利用土地面积严重减少。大量被圈占的土地不仅让地主贵族用来发展集约化农业,追求高额利润,还成为贵族进行狩猎等娱乐活动的私人领地。此时的乡村成为贵族彰显身份地位的代名词,土地变为私人财产,土地所有者拥有绝对排他权,有权拒绝他人进入自己的领地。这不仅使农民失去了土地,还意味着公众进入乡村休闲的机会也被剥夺。19世纪,由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宁静美好的乡村与烟雾笼罩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铁路交通的便利、乡村神话的塑造以及休闲模式的改革等因素进一步提高了公众进入乡村休闲的需求。娱乐需求与土地供给的关系进一步失衡,导致了土地所有者的绝对排他权与公众的漫游权之间的矛盾冲突,漫游权问题由此产生。由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组成的争取漫游权的组织大量涌现,它们领导公众通过和平游说和非法入侵的方式,向政府寻求法律上对公众进入乡村权利的认可。1932年由激进的英国工人体育联合会所领导的大规模非法入侵金德斯科特事件,成为进入运动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争取漫游权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漫游者协会也应运而生。在此事件之后,公众对漫游权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并迫使政府在根据詹姆斯·布莱斯提出相关法案的基础之上再一次提出1939年《进入山区法案》,但是该法案与漫游者们的诉求大相径庭,这次尝试宣告失败。而且由于战争的爆发,法案并没有得到实行,随后被1949年《国家公园与乡村进入法》替代。1949年法案确定了“开放乡村”的含义,一定程度上给予漫游者进入乡村的权利,但是由于政府出于对战后重建的考虑,于是加上了保护土地所有者利益的准入机制,将乡村的保护置于漫游权之上,这使得漫游者组织认为这部法律的出台是一次不完全的胜利。面对在寻求法律认可道路上的重重挫折,争取漫游权的各个组织加大了抗争的力度。漫游者协会所发起的“禁入的英国”运动便是其中之一,与以往的进入运动有所不同的是,此次运动呈现出持续时间长、运动规模大等特点。它不仅令争取漫游权的队伍得到了充分地壮大,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漫游权制度的确立进程。此时面临大选的新工党政府提倡一种新的政治,即“第三条道路”,与之前政府坚持保护土地所有者利益的政治倾向不同,新工党政府有政治意愿来弥补1949年法案的缺陷。因此,政府做出扩大漫游权的承诺,2000年《乡村与道路权法》的出台便是此承诺的兑现。该法案扩大了公众漫游的范围,确立了真正意义上的漫游权制度,而且还包括一系列规范公众进入乡村的行为准则。这就表明该法案既满足了公众进入乡村娱乐的需求,又实现了保护乡村的目标。土地所有者的排他权也因为漫游权制度的确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19世纪以来,由于漫游权问题的产生,伴随而来的是其背后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冲突。如何调节中产阶级、工人阶级组成的漫游者联盟和以贵族为主的土地所有者组织之间利益得失,成为政府在法律上确立漫游权制度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乡村因为受到上层阶级的占有,经济发展模式非常单一。而随着漫游权制度的逐步确立,这种单一性被打破。曾经封闭的乡村开始对外开放,不断增长的访客量带来的直接结果便是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乡村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与此同时,一些人开始担心过多的人流量不利于乡村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经过事实证明,这种担心为时过早。最终漫游权制度的确立,意味着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取得胜利,而贵族阶级因为得到法律保障以及从中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而达成妥协,由此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冲突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其他文献
城市生态空间建设为城市生态安全和居民品质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总量不足、稳定性低、破碎度高、整体性差等诸多挑战。文章在分析城市生态空间的地域范围、组成成分、用地规模现状基础上,提出从市域和分区尺度,通过总控与分控相结合进行城市生态空间用地规划,做好生态空间中刚性部分的严格保护恢复,也适当保持弹性部分的兼容性拓展;基于保持城市生态空间的功能整体性和服务多样性,提出“生态源块+生态干廊
造礁石珊瑚普遍在春季进行大规模的排卵活动,生成大量的珊瑚幼虫。本文对三亚湾内鹿回头半岛、西瑁洲岛和东瑁洲岛区域造礁石珊瑚群落的珊瑚幼虫建立拉格朗目粒子追踪模型。在仅考虑潮流影响的条件下,研究珊瑚幼虫释放120 h内的移动路径和可能附着区域,并简要讨论不同区域珊瑚群落之间的潜在关系。实验结果显示,粒子释放的区域和时间对粒子最终分布有明显影响。一部分粒子直接离开三亚湾一带海域,一部分粒子在计算海域内逆
地域文化是各地区经过多年历史的沉淀凝聚形成的文化,具有当地特色,通过融入景观规划中让环境景观内涵更加深刻,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基于此,探讨了在景观规划中融入地域文化的价值,提出了地域文化的表达方式,并分析了在景观规划中地域文化的应用。
本文以工笔人物画中的花窗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阐述花窗的造景功能所给予人物画画面氛围的营造,详细分析这种“窗”与“人”的互动所产生的诗意空间的作用及在我创作中的应用。文章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从中国画作品出发,根据花窗在画面中的不同表现,从由人物观窗外之景、从窗外观窗内之人物、以花窗为媒介的窗内外联结三个角度出发进行探究,分析人物画中窗与画面人物的关系以及窗对于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第二章从分析花窗本身
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特点符合“肾应冬”理论内涵,冬季阴气盛阳气微,人应天,阳气潜藏于肾,卫表阳气不足,易受邪侵,发为紫癜。“肾应冬”理论可从天人相应、伏邪遇感触发、络脉受损、玄府怫郁致病等角度阐明。有效减少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的方法为顺应肾之封藏之性,避免他邪干肾;发病后防止病邪传变的方法为解伤阳之外邪,清干肾之内邪,恢复肾潜阳封藏之性;病情缓解后防止复发的方法为养肾固卫,兼顾他脏。依据不同时期病机特
目前庆阳许多农村整体发展还比较落后,具体表现为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落后;传统种植农业占比高,农民收入低下;生态环境脆弱,水、土壤等污染严重等三方面,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从人、生态环境、产业等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解决专业农民少,生态环境差,致富产业缺的问题。通过实施"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最终实现庆阳乡村的全面振兴。
2013年以来,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在我国发展迅猛,不断满足人们各个场景下的消费信贷需求。但我国征信体系尚不健全,借款人与平台间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加明显,大量厂商风险识别及风险控制能力不足。2019年消费金融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达2.63%,面临着过度信贷、网络黑产恶意欺诈、骗贷、平台过度催收等问题,给平台、社会、信贷用户造成巨大的财务损失和恶劣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产生的海量多维数据,建立一套
学位
研究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逐渐由单纯的生存需要转而为包括娱乐、愉悦在内的多元需求,人们出于强身健体的目的而参加体育活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终身体育的运动观念也在逐渐形成,高中作为素质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他们的体质状况备受社会和国家的关注,通过对近10年关于中学生体能的资料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出现严重下滑趋势,耐力、肢体力量的合格率逐年降低,而肥胖率却呈增长态势。中学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