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生水作为一类重要的非常规水资源,已成为回补城市干涸萎缩河道的主要水源。为实现城市河道再生水生态安全利用,本文选取潮白河密怀顺段作为研究对象,以典型再生水回补河段的监测数据为支撑。综合考虑再生水、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水质及人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开展了再生水风险因子识别、地下水水质变化及底泥中污染物分布特征分析等,构建了研究区再生水生态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rcGIS对各指标进行空间化处理并结合实际条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主要成果如下:(1)在再生水河道生态利用风险因子识别过程中,16项基本性控制指标中有4项指标超标,即总氮、总磷、亚硝酸盐和氨氮;61项选择性控制指标中有1项指标超标,即苯并(a)芘,另有5项指标的综合评分值较高,分别为红霉素、苊、菲、苯并(k)荧蒽和壬基酚,故上述10项指标为再生水高风险因子。(2)再生水的河道生态利用会对沉积物和地下水水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监测结果表明,地下水中氨氮、Cl~-、Na~+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受显著影响;河道沉积物中以四环及以上的PAHs为主,芘、荧蒽、屈和苯并(b)莹蒽组分与PAH总量呈显著线性相关,可作为典型水系沉积物中优先识别的有机污染物。在河道沿程变化上,中下游沉积物的污染程度远高于上游。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PAHs组分整体生态风险水平较高。(3)潮白河密怀顺段再生水生态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分为限制性与适宜性指标,前者包括与地下饮用水源地的距离和与居民区的距离等2项环境指标,后者包括地下水埋深、包气典型介质、典型介质厚度与含水层厚度等4项水文地质指标,和Na~+、Cl~-和氨氮等3项地下水水质指标。对各指标进行了量化分级与权重赋值。利用ArcGIS对指标数据进行了空间化处理及叠加分析。(4)再生水河道生态利用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河南村橡胶坝至顺义区南部边界段为适宜回补区,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是水文地质条件;向阳闸至河南村橡胶坝段为较适宜回补区,受影响因素主要是河道与居民区的距离;向阳闸上游段为不适宜回补区,是由于地下水水源地主要集中在这一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