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感染引起并经按蚊传播的寄生虫病。疟原虫是单细胞真核原生生物,生活史包括两个宿主:哺乳动物与雌性按蚊。疟原虫在两个宿主体内交替寄生完成其生活史。疟原虫在哺乳动物宿主红细胞内进行无性增殖,一部分红细胞期疟原虫通过有性转化形成雌雄配子体,哺乳动物宿主一旦被按蚊吸血,血液中的雌雄配子体从37℃的恒温体温环境进入到按蚊中肠22℃的消化道环境,迅速感受按蚊消化道低温与中肠化合物黄尿酸(XA)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感染引起并经按蚊传播的寄生虫病。疟原虫是单细胞真核原生生物,生活史包括两个宿主:哺乳动物与雌性按蚊。疟原虫在两个宿主体内交替寄生完成其生活史。疟原虫在哺乳动物宿主红细胞内进行无性增殖,一部分红细胞期疟原虫通过有性转化形成雌雄配子体,哺乳动物宿主一旦被按蚊吸血,血液中的雌雄配子体从37℃的恒温体温环境进入到按蚊中肠22℃的消化道环境,迅速感受按蚊消化道低温与中肠化合物黄尿酸(XA)的刺激,启动XA-cGMP-PKG-Ca2+信号通路开始配子发生的过程。XA刺激到胞内Ca2+浓度显著提升只需10-15 s。一个雄配子体经过三轮DNA复制和鞭毛丝的组装,最终胞质分裂形成八个带单根鞭毛会游动的雄配子;一个雌配子体被激活形成一个雌配子,雌雄配子体的激活过程即为配子发生过程。雌雄配子体在按蚊中肠被激活形成雌雄配子是疟原虫建立按蚊感染的第一步。迄今为止,疟原虫如何感受或者传递XA信号的关键分子仍然未知。在本工作中,我们选择了 59个配子体时期转录表达的膜蛋白编码基因作为候选,通过CRISPR/Cas9方法进行单基因敲除,获得了 45个单基因敲除的虫株。配子发生的表型筛选发现GEP1(Gametogenesis Essential Protein 1)蛋白对于配子发生是必需的。GEP1敲除后不影响疟原虫在无性阶段的生存,不影响雌雄配子体的产率,但按蚊感染实验结果显示,GEP1缺失的配子体感染按蚊后不能形成中肠卵囊和唾液腺子孢子;体外诱导雄配子体激活实验表明GEP1敲除雄配子体不能被激活形成出丝点,体外诱导动合子不能产生动合子。进一步对配子体激活后发生的细胞事件检测发现,GEP1敲除虫株的配子体cGMP合成能力缺陷,XA刺激后无法上调胞内cGMP浓度,cGMP信号是迄今为止所知的配子发生所需的最上游起始信号,这一缺陷使得下游一系列胞内事件不能发生,包括胞内Ca2+含量的提升,雄配子体鞭毛丝的组装运动,雌配子体翻译抑制解除以及雌雄配子体红细胞膜和PVM的破裂发生。为了分析GEP1在配子发生信号起始中的作用机制,首先通过免疫沉淀结合质谱分析技术对GEP1的互作蛋白进行了检测发现鸟苷酸环化酶α即GCα与GEP1互作。cGMP由鸟苷酸环化酶产生,疟原虫基因组中仅有两个鸟苷酸环化酶的编码蛋白,GCα与GCβ。进一步通过GEP1与GCα双标签虫株的配子体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了 GEP1与GCα存在互作,GEP1与GCα在雌雄配子体中都表达且都呈胞质的似囊泡状点状分布定位,免疫荧光及Duolink实验检测GEP1与GCα在配子体胞内呈现共定位。通过启动子替换的方法获得GCα在配子体阶段特异性表达下调的虫株gcα knock down虫株并验证发现,gcα knock down虫株的cGMP合成能力表现缺陷,配子体不能被激活,按蚊感染完全阻断,其表型同GEP1敲除一致。而疟原虫GCβ只在雌配子体中特异表达,在雄配子体中不表达,GCβ的敲除不会造成疟原虫配子体激活的缺陷。综上,GCα被认为是在配子体阶段唯一发挥功能的cGMP合成酶,并且其鸟苷酸环化酶活性受到GEP1的调控。以上的结果表明:GEP1是通过与GCα互作控制了疟原虫配子体激活过程cGMP的合成与配子发生过程,为疟原虫配子体激活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配子发生是疟原虫感染按蚊的第一步,也为疟疾阻断提供了新靶标。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超声引导下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阻滞应用于乳突根治术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阻滞对乳突根治术患者围术期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实验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拟行乳突根治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P组)和神经阻滞组(N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术前均在麻醉诱导室接受超声引导下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神经阻滞。P组患者在每根神经周围各注入0.
目的:骨肉瘤(Osteosarcoma,OS)起源于间叶组织,是常见的恶性骨肿瘤之一,好发于青少年。它有复发率高、侵袭性强、早期易转移,尤其是肺转移等特点。骨肉瘤的早期诊断相对较难,治愈率也很低。目前,骨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新辅助化疗和手术切除相结合,但效果仍不理想。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对肿瘤分子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基因靶向治疗等非手术治疗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URG4是一种上调细胞增殖基
组蛋白去甲基酶JMJD2D可特异性去甲基化H3K9me2/3,促进基因表达。而且JMJD2D在诸多生物学过程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JMJD2D在结肠炎和结直肠癌(CRC)进展中的功能研究还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期间,肠上皮细胞中的JMJD2D和TNFα的表达都显著增加,同时伴随着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JMJD2D
背景及目的作为人体一个重要且复杂的内分泌器官,肾上腺由两种不同胚胎来源的组织组成:中胚层衍生的、产生皮质类固醇的肾上腺皮质和外胚层衍生的,产生儿茶酚胺的肾上腺髓质。成人的肾上腺皮层由三个在组织学和功能上不同的结构组成:最外层的球状带(zona glomerulosa z G),中间的束状带(zona fasciculata z F)和内层的网状带(zona reticularis z R)。肾上腺
热电堆红外探测器具有无需额外偏置电路、无需目标物体移动、宽光谱响应、可室温工作、功耗低以及良好的性价比等一系列独特优点。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借助于常规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工艺与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技术,热电堆芯片被极大地优化,打开了批量
2013年,Kobayashi小组从海绵Amphimedon sp.(SS-1231)中分离得到一种全新骨架的manzamine类生物碱zamamiphidin A,其具有良好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MIC=32μg/m L)。该生物碱结构复杂独特,具备七环笼状骨架结构,其中FG环为11元不饱和大环;其五环(ABCDE环)核心骨架具有C1、C8a、C4a、C4、C10、C9和C3七个连续手性中心,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及电网升级的持续推进,变电站等电力设施同城市各功能区块间的融合程度逐渐提升、空间距离逐渐接近,原本未突显的变电站噪声问题逐步受到关注。因而变电站内变压器噪声抑制方法的研究对改善变电站周边声环境质量、提升电网运行单位服务水平具有积极的助力作用。论文以吸收变电站内变压器噪声、提高变电站及周边声环境质量为目的,完成了变压器空间声辐射特性分析、基础静音单元确立及分析、变电站内变压
MEN1基因是多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综合症的相关基因,有研究报道MEN1基因在肺组织中发挥着抑癌基因的功能。在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MEN1基因发生高频率突变,但是关于MEN1基因调控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试图阐明MEN1基因在调控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过程中的重要功能。本研究通过检测人类肺癌样本发现,在人类肺癌中存在menin低表达的肿瘤群体,同时menin的降低与肺癌的神经内分泌分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转移酶(Setdb1)在组蛋白的甲基化以及基因沉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Setbd1在H3K9位点引发的异常的组蛋白甲基化能够沉默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从而有助于癌症发生。但Setdb1在细胞死亡决定中的功能研究较少。除了已知的Setdb1影响胚胎发育以及神经分化等作用外,本研究发现Setdb1在小肠,心脏等组织器官中对细胞死亡调控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免疫性肠炎(IBD)病人中S
虽然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s)和其催化的蛋白甲基化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已被众所周知,但是它们在癌症中,尤其是在雌激素受体(ERα)阳性的乳腺癌中的功能以及分子作用机制研究并不完全。鉴于PRMT4(共激活子相关的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CARM1)在ERα阳性乳腺癌中的高表达和其与不良预后的高度相关性,我们对它进行了重点研究。我们在有雌激素存在的ERα阳性乳腺癌中,利用ChIP-seq和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