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论文通过建立兔脊髓放射损伤的动物模型,在兔胸椎椎板两侧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使其受到过量的射线照射,结合病理结果,观察脊髓损伤情况。通过大体观察和在不同时间点用MRI扫描兔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获取并观察相应部位的ADC值和FA值,探讨ADC值和FA值在评价兔脊髓放射性损伤的可行性。方法:1.对12只普通级新西兰家兔进行饲养和观察,用1.5T磁共振机的DTI序列分别扫描兔脑部和脊髓,利用Functool软件获取兔中枢神经系统区域正常的ADC值和FA值,研究其特点和规律,并结合家兔的解剖特点,找出适合实验和观察的家兔脊髓节段。2.随机采取选取8只家兔,分别在胸10椎体上缘水平两侧椎板旁植入56颗0.8m Ci125I粒子,建立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动物模型。在粒子植入前制定预期剂量分布,经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剂量的计算,使脊髓的受照剂量达到100(±5%)Gy。3.分别在粒子植入术前、术后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4个月、5个月、6个月对胸10椎体水平观察区的脊髓进行MRI扫描,分别扫描T2WI、DTI序列,并获取放射性粒子125I水平脊髓的ADC值和FA值。4.在粒子植入术后6个月处死全部受试兔,获取观察区域的脊髓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用HE染色以及NF200抗体和CD31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来检测脊髓损伤。结果:1.兔脑部ADC平均值为0.87±0.09×10-3mm2/s,FA平均值为0.23±0.09;颈髓ADC平均值为1.06±0.16×10-3mm2/s,FA平均值为0.55±0.08;胸髓ADC平均值为1.14±0.12×10-3mm2/s,FA平均值为0.57±0.06;腰髓ADC平均值为1.22±0.13×10-3mm2/s,FA平均值为0.61±0.06。其中胸10椎体水平脊髓的FA平均值为0.589±0.039、ADC平均值为1.149±0.082×10-3mm2/s。2.病理学观察125I粒子有效照射区域的脊髓组织HE染色脊髓灰质区的神经元细胞部分损伤或消失。CD31免疫组化染色可见血管内皮阳性染色。NF200染色神经元细胞、神经轴索及白质区神经纤维束走行区域可见阳性染色或阳性表达。3.有效照射区域的脊髓组织的ADC值在放射性粒子植入后一个月左右开始后逐步升高,并在观察期内ADC数值高于粒子植入前(P<0.01)。而上述区域的FA值在放射性粒子125I粒子植入4个月以后数值较植入前有所减低。结论:1.在兔椎管旁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D90=100Gy)可以引起脊髓的放射性损伤。2.在一定条件下磁共振DTI序列通过量化的ADC值、FA值可以发现脊髓损伤变化。3.磁共振DTI序列是检出脊髓放射性损伤的潜在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