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家园的重建:莫里森小说的生态心理学解读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53892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和影响是双向且深远的。一方面,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物质和栖息地,另外一个方面,人类的活动也影响了其周围的环境。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初,西方一些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师开始把心理学和生态学结合起来,思考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究现代人心理甚至生理的一些疾病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期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心理学依据。生态心理学家呼吁人们保护环境,重回大自然的怀抱,为了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倡导人们善待大自然,建立正确的生态观念,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疾病,避免或杜绝生态危机,从而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莫里森小说中,自然的生态环境被描述成了心灵的栖息地和汲取自己本民族文化(非洲传统文化)的源泉。同时,自然环境也充当着治疗师的作用,受到伤害甚至残害的不健全的人格在自然的洗礼下得以“重新做人”。莫里森小说中的社会环境主要是指主人公所处的黑人社区。在同一社区生活的人行为互相影响,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环境因素。社区群体中不同人的思想和行为交互作用,对社区群体中的每个成员心理健康也会产生影响。  在《最蓝的眼睛》中,莫里森通过对默迪尔的描述让人们相信信仰的神秘力量。莫里森还把她描述成了无所不能,时刻存在着的接生婆和保护神。当人们不能用常规方法解决问题时,当人们需要帮助时,她都会带着她无所不知的知识出现。《所罗门之歌》中,派拉特不仅仅是物质世界的保护着,还是精神世界的引领人。在她的引领下,奶娃重新找回了被遗弃的家族历史,并成为新的非洲文化的传承人。  莫里森的小说强调了对大地和人类自身躯体的热爱。她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告诉读者:舞蹈和音乐,是非洲文化的灵魂和血脉,如同基督教的祷告一样,有其自身的象征意义,也是黑人表达他们宗教信仰和思想寄托的最深刻的模式。在非洲文化中,舞蹈、躯体以及他们与自然的交流与融合已经成为他们宗教活动的标志和生活的中心概念。而继承了这些非洲传统文化的正是那些女人们,她们不仅仅是非洲文化和宗教的传承者,也是蓄奴制创伤的治疗者。她们通过“哼唱”的力量和不间断的精神的旅行,努力在寻找过去中找回现在的生活;结合所叙述的传统仪式性的活动,她们试图恢复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两重世界的平衡,以期获得精神世界的最终平衡。
其他文献
乔治·奥威尔的作品喜感十足,读者总能被他作品中生动的描述所逗乐。他似乎能让读者明白什么叫做幽默感,同时读者也能感受到他个性中的那种阴暗面,也就是那种面对亚裔种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