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的发展与有效管理模式研究——兼论南宁高新区的发展与管理对策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1367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因其具有高成长性、高收益性、高渗透性、高带动性以及可持续性,充当着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竞争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与发达度的主要标准。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地的高新区,成为了各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自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办世界上第一个高新区(后来发展成为硅谷)以来,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效仿,竞相兴办高新区,并取得了巨大成就。许多国家都把兴建高新区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措施。   在世界高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时期,以政府制度创新为依托,建立了自己的高新区。为了促进高新区的发展,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对高新区及高新技术企业的系列扶持政策。正是在这种政策扶持的环境下,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新区或其它各类不同类型的高新区。为利用高新区各项优惠政策,我国各地高新区大多存在对高新技术“虚拟化”——园区内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过少的现象。且随着高新区的不断发展壮大,高新区管理机构日益臃肿,高新区管理行政化倾向日益严重。在目前国家弱化区域性优惠政策的新形势下,我国许多地区的高新区如无法摆脱“虚拟化”和行政化的洪流,将有可能沦为一般性工业区或城区。因此众多的学者和管理人员越来越认识到管理模式对高新区运作和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较为典型的高新区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主要从高新区发展不同的规模阶段、不同的成长速度阶段、以及高新区内企业成长的不同时期3个方面,论证高新区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并以此为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所处发展阶段的有效管理模式的选择提供对策,为园区的快速健康发腱提供了理论指导。   将高新区的管理模式与其不同的规模、成长速度和高新区内企业成长的不同时期联系起来,并且寻找其较为有效的管理形式,这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大体上已经有了20年,在不同的发展速度和环境下有了不同的规模,因而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希望本题目在提供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解决上,能提供应有的价值。
其他文献
乡镇电影院是中国电影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镇电影院,加强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全国三万多个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期刊
目前新生代员工已经成为企业员工的重要力量,在与企业进行互动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于以往员工群体的独特心理特征。与此同时,他们的这些特点也对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