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迁,隔代教养已经是我国社会一种非常普遍的教育和社会现象。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隔代教养低龄化的特征比较显著,0~3岁婴幼儿隔代教养现象比较明显。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出生的头三年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时期,,所以婴幼儿隔代教养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为此,本研究围绕农村0~3岁婴幼儿隔代教养问题展开调查,展现农村婴幼儿隔代教养的真实情况,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农村婴幼儿隔代教养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重庆市K县农村0~3岁婴幼儿隔代家庭为研究对象,运用目的性抽样对117位隔代教养家长进行了问卷访谈:通过开放式访谈、观察等方法深入隔代家庭内部,对10户婴幼儿隔代家庭搜集了最真实的一线资料,呈现出西南农村地区隔代教养的现状。研究发现,农村祖辈家长重养轻教,教养观念比较落后,教养行为不科学,教养内容片面,注重婴幼儿身体健康,忽略心理健康;注重知识文化教育,轻视动作技能培养和兴趣活动发展;注重品德礼貌教育,忽视卫生习惯养成;注重安全保护,缺乏安全教育等。在基于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本研究在社会学视野下,以社会化理论、社会角色理论、家庭系统理论等社会学理论为依据,从传统社会文化因素、现代社会因素、家庭内部因素以及教养人自身因素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改善农村婴幼儿隔代教养现状的社会支持系统构建:让政府构建宏观社会支持系统,促进婴幼儿父母就近就业,衔接亲子纽带;社区构建中观层面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大早期教育宣传力度,增强父母意识,落实父母教养责任;社会工作者构建微观层面的社会支持系统,深入隔代教养家庭,对婴幼儿进行一对一帮扶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