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高中教材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的衔接性分析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rt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起源于实验,依赖于实验。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探究化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推论,可以建立起对微小的原子、分子的认识,可以认识四种基本的反应类型,可以理解酸碱盐的性质,可以掌握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反应原理等等。而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生进行各类化学实验的基础,实验技能训练的充分、.连贯,有助于学生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对于教师教学具有引导作用,只有教材中重视化学实验技能训练的衔接性,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所以教材中实验技能编排的衔接性关系到化学的学习效果。实验操作技能训练衔接性良好,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使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实验任务的能力;有助于逐步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所以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实验操作成功的基础上,实验操作技能训练衔接性良好是实验操作成功的保障。本篇论文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初高化学教材做了系统分析,统计了初高中化学教材中实验内容、实验插图、实验表格、实验操作技能、实验仪器及使用次数等,以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初高中提出的实验要求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要求为判断标准,应用操作技能形成的四阶段理论,即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练,从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的层次性、巩固性、渐进性、有效迁移性、整合性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初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在操作技能训练衔接性的编排上是否科学、合理。其中通过层次性的分析,发现初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技能训练处于不同的层次,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要求;通过巩固性的分析,发现教材中大部分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充分,基础实验技能巩固良好,但教材在有些基本操作的训练上偏少;通过渐进性的分析,发现教材在编排上考虑到了实验技能训练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相一致,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接受实验技能训练;通过有效迁移性的分析,发现初中教材类似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对高中阶段产生了有效的迁移,促进新的实验技能的形成;通过整合性的分析,发现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熟练度足够支撑整合运用,教材的编排从技能上升到能力,实现由单纯实验操作技能到整合思考的过渡;通过定性到定量的分析,发现初中教材定性实验占主导,高中教材定量实验占主导,实现由定性实验占主导合理过渡到对“量”的精确要求。希望通过以上诸多方面的分析能对教学有所参考,使教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其他文献
新课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小学生必须学会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在低年级就要掌握2000字左右。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提高识字效果,已经成为教学的难点。在识字教学中,笔者认为只有教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在识字教学中最高效地选择使用识字方法?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汉字的教学规律,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河池"槟榔"红薯是本地自行留种长期种植的红薯品种,生长势强、性耐旱、耐荫蔽,容易管理、商品性好、适应性广,适宜与高秆作物间套种,是理想的鲜食型红薯品种,夏季栽培每667 m
“有的是”和“多的是”均是表示数量大的惯用语,前人对于两者的认识停留在近义词上,未发掘其中的不同。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结构主义理论、语法化理论,运用描写
本研究旨在掌握驴的发情周期及其卵泡发生与排卵的规律,以便准确把握驴人工授精时间,提高受胎率。实验选取无生理疾病的50头母驴,通过B超检查,准确掌握驴发情、卵泡发生与排
现代医学是集现代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和人文关怀等于一体的复合学科,其突破性进展有赖于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结合。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转化医学产生并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
动基座下光电经纬仪在对目标进行跟踪测量时,视轴受到载体运动干扰、摩擦力矩干扰和跟踪架质量不平衡等不同的外部干扰,使视轴偏离原来的指向,甚至丢失目标。视轴稳定控制是要隔
2020年1月底,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一突发事件,全国31个省、直辖市都发布了一级响应。根据政府相关文件要求,全国各类公共图书馆陆续暂停线下服务,工作重心均转移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