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显得尤为重要,但污水厂的剩余污泥越来越多,使得污泥的处置问题日益凸现。为此,需要寻找和开发价格低廉、绿色实用的技术。其中利用蚯蚓处理剩余污泥得到广泛关注。蚯蚓不仅可以改善土壤条件,增强土壤养分循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产量,而且在处理废弃物中可以明显加速有机物质的分解,与一些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因此,本文研究了蚯蚓及其与植物复合系统处理剩余污泥,以期实现剩余污泥的农业综合利用。研究结果如下:1蚯蚓对糖厂剩余污泥适应性研究研究蚯蚓对于不同食料(糖厂污泥,牛粪,鸡粪,锯末,猪粪)的选择性,并测定其在不同接种密度下对于不同食料的不同含水量,不同厚度的适应性,以及分析其各因素不同水平对于蚯蚓成活率的影响,最后得出,当蚯蚓的接种密度为100尾,食料含水量为35%,厚度为10cm的(污泥15%+牛粪5%+鸡粪15%+锯末20%)组合最适合蚯蚓成活。2污水厂剩余污泥培养土对蚯蚓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通过模拟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污泥、牛粪和锯末在不同含量水平下对于蚯蚓成活率以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的成活率受污泥的影响最大,当污泥含量低于10%时,蚯蚓均可正常生长。但当污泥的含量超过10%后蚯蚓成活率随着污泥含量增加而下降,直至蚯蚓全部死亡。对各处理中蚯蚓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发现污泥、牛粪、锯末各因素不同含量对蚯蚓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溶性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污泥对于蚯蚓生理的影响极其显著。最后得出(牛粪15%+污泥5%+锯末5%+洁净土壤75%)为含污水厂污泥最适合蚯蚓生长的食料。3蚯蚓原生土对其生长发育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将污泥与蚯蚓原生土按不同比例混合,而后培养蚯蚓历经21天,得出在不同的处理中,蚯蚓的生长与繁殖状况均有不同的表现,其中蚯蚓原生土与污泥按9:1比例混合,对于蚯蚓的生长与繁殖均能达到较理想的结果。对于蚯蚓的生理指标,蚯蚓体内SOD与POD随着污泥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可溶性蛋白随着污泥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均低于对照处理。4污水厂剩余污泥对小麦生长及其生理的影响将污泥与蚯蚓原生土按不同比例两两混合种植小麦,结果表明,随着污泥含量的增加,小麦出苗率降低,当污泥含量大于20%以后,小麦不能出苗,随着污泥含量的升高,小麦的株高与根长对照组均高于处理组,且差异性显著。根重与鲜重对照组均高于处理组,但差异不显著。小麦叶绿素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污泥的增加而降低,保护酶活性随着污泥的增加而升高。5蚯蚓与植物复合系统处理剩余污泥的研究蚯蚓与小麦复合处理污泥过程中,在有小麦存在的处理中,蚯蚓的生长繁殖情况均优于未种植小麦的处理,各项生理指标也较未种植小麦处理正常;在有蚯蚓存在的处理中,小麦的各项形态指标也优于未添加蚯蚓的处理,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较未放入蚯蚓的处理正常。在处理过程中蚯蚓与小麦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