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提取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的疗效观察

来源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_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病机制复杂,其病理基础为气道壁和肺实质的慢性炎症及结构破坏,目前被认为是不完全可逆的,呈进行性发展。本实验拟观察马铃薯提取液对COPD模型大鼠的细胞因子及肺组织病理变化,探讨马铃薯提取液在治疗COPD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实验选用SPF级健康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10只空白对照组和130只造模组,造模组通过连续被动(把烟点燃10支,插在专门制备的熏烟笼中,每笼10只大鼠)吸烟60天;每箱造模大鼠中,随机抽取2只进行影像学(X光)、血清学指标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等检测,确定模型建立成功;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继续熏烟组和停止熏烟组,组内各随机抽取8只作为组内对照,其余组内大鼠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醋酸泼尼松治疗组、多索茶碱组、马铃薯提取物超低温提取1ml、2ml剂量组、马铃薯低温提取1ml剂量组。通过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表达的变化;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组织中IL-10、G-CSF表达的变化。  结果:通过影像学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在形态学方面证实COPD模型建立成功,血清学检测TNF-α、IL-10、G-CSF因子的变化再次证实了模型建立成功;病理学组织切片结果显示,马铃薯提取液治疗后肺泡结构基本恢复生理结构,见炎症消退,仅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ELISA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的TNF-α是显著升高(p<0.05),IL-10、G-CSF没有统计学意义;马铃薯提取液治疗后血清中IL-10无显著变化,细胞因子G-CSF有显著升高(p<0.05),TNF-α没有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在马铃薯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中,肺组织中IL-10、G-CSF的表达均有显著提高。  结论:本实验论证了马铃薯提取液对大鼠COPD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为COPD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运用树木年轮分析法、相对生长方程法及碳/氮分析仪碳含量测定法,测定了温带长白山从森林到沼泽湿地间的过渡带地区随着地下水位上升而产生的5种原始的沼泽类型(草丛湿地-C、
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MEC)是一种新型的生物电化学技术,这种技术能够以较低的能量投入,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将底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质进行分解,并从反应器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