藓类植物回心草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 军医进修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w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藓类植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成分,虽然未正式成为药用植物,但早在16世纪就有用藓类植物如真藓属、泽藓属治疗创伤的记录。藓类植物虽然分布面积较广,但密度较小,种间杂生,不易区别和分离,难以大量采集,对其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长期受到忽视,随着分析技术不断进步,藓类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才取得一定进展。 本文研究的回心草为真藓科植物红大叶藓Rhodobryum roseum(Hedw)Limpr的干燥全草,《云南中草药选》中记载其能“性平微苦,具有消炎,镇静,壮阳等性能,全株入药,主治心脏病,神经衰弱,阳萎等症”。广泛分布在我国的华东、华北、东北、西南等地区,云南省为主产地。我们曾报道从中发现了生物碱、三萜类等化合物,本文继续对红大叶藓中的其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从红大叶藓R.roseum(Hedw)Limpr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部分和水部分共分离得到26个化合物,运用多种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其中23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立体构型。这些化合物包括5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2α-羟基齐墩果(2α-hydroxyoleanolic acid)(2),乌苏酸(ursolic acid)(3),2α-羟基乌苏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4),木栓酮(friedelin)(5);1个贝壳杉烷型二萜苷类化合物:甜菊苷(stevioside)(6);2个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apigenin)(7),槲皮素(quercetin)(8);4个酚酸类化合物:咖啡酸(caffeic acid)(9),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10),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11),对羟基桂皮酸(p-hydroxycinnamic acid)(12);6个直链脂肪酸:棕榈酸(palmic acid)(13),正二十六碳酸(n-hexacosanoic acid)(14),正二十八碳酸(n-octacosanoic acid)(15),正三十碳酸(n-triacontanoic acid)(16),琥珀酸(succinic acid)(17),己二酸(adipic acid)(18);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尿囊素(allantoin)(19);1个联苯类化合物:3,5,3’,5’-四甲氧基-4,4’-联苯二酚(3,5,3’,5’-tetramethoxy-4,4’-diphenol)(20);1个糖类化合物:果糖(fructose)(21);2个甾醇类化合物:β-谷甾醇(β-sitosterol)(22),胡萝卜甙(daucosterol)(23)。其中,除了化合物3、5、22和23外其它1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当中获得。
其他文献
分析了液压软管的常见故障及其原因,提出了使用液压软管时的注意事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