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非公企业在经济领域地位的增强与非公党建发挥作用不强的矛盾仍然存在;非公企业自组织化冲动与政党控制措施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非公企业自身经营活动与党组织发挥作用方式不耦合的矛盾不断凸显;非公企业劳资纠纷多发与党组织发挥作用不强的矛盾不断增强;非公党建无有效抓手与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作用发挥不足的矛盾引起关注。对于社会层面的矛盾和变化,执政党需要时刻予以关注,并积极回应,这是有利于增强党的执政基础,也是由执政党的地位决定的。面对挑战,中国共产党能否有效地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充分发挥非公党建作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关系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本文以党群治理理论和“嵌入性”理论为理论资源,研究非公党建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作用。非公党建的发展以及劳动关系的发展,是理解当代中国执政党社会治理理念的重要线索。非公党建与劳动关系治理的发展,经历了初步发展、党建作用初步发挥、党建作用进一步发挥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以及新时代非公党建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四个阶段。党建在非公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作用,按照党群治理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归纳为:提供民众利益表达渠道、推动执政党整合器功能的实现、发挥政治社会化的作用。本文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对当前非公党建遇到的挑战及应对进行了梳理,并通过观察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情况以及非公企业劳动争议案件情况,分析了非公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对非公党建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借鉴“嵌入性”理论,推动非公党建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实现:加强结构性嵌入,实现劳动关系社会化治理;加强关系性嵌入,实现劳动关系法治化保障;加强资源性嵌入,实现劳动关系制度化创新。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执政党通过吸纳和组织嵌入,提高了适应能力、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本文通过对非公党建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非公党建的功能提供可能的视角。研究发现,为使非公党建的功能得以实现,党组织需要通过提供民众利益表达渠道、推动执政党整合器功能的实现、发挥政治社会化的作用等方式,充分发挥党群治理作用,增强治理整合能力,使党组织的行动纲领得以有效贯彻执行、并发挥辐射性影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应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也应协调国家法治和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进程,同时相应加强社会治理和创新水平。坚持共建、治理、共享的原则,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规划和“四个全面”国家战略,既要协调好促进企业发展与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关系,又要积极鼓励企业和劳动者构建命运共同体,共同构建协商机制,共同创造效益、共享效益。通过全方位嵌入,充分发挥非公党建作用,将劳动关系纳入法治化轨道,构建和谐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