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以心输出量(C0)、每搏输出量(SV)、心率(HR)以及心电图ST段(ST)为客观指标,针刺心经肩部的极泉、肘部的少海、腕部的神门、手部的少府穴4个不同经脉节段的腧穴,记录针刺前、针刺30分钟后的HR、SV、CO及ST的变化。通过观察针刺这4个腧穴对于受试患者的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心率(HR)以及心电图ST段(ST)所产生的即刻效应,比较手少阴经不同节段腧穴之间针刺疗效的差别,从而为经脉脏腑相关理论以及针刺疗法改善冠心病症状提供临床选穴证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80例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肩部-极泉组、肘部-少海组、腕部-神门组、手部-少府组,每组20例。其中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标准参考《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受试患者在针刺之前连接RM6240C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及Al-601E型阻抗放大器。选取手少阴心经肩部的极泉、肘部的少海、腕部的神门及手部的少冲,行平补平泻手法。记录受试者在针刺前和针刺30分钟时HR、SV、CO及ST的指标。结果:1、腕部-神门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示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与肩部-极泉、肘部-少海以及手部-少府相比较,其各项数据结果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肩部-极泉、肘部-少海组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肩部-极泉组及肘部-少海组对比,在调节受试者的SV、ST指标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改善CO、HR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手部-少府组治疗前后数据显示,在改善SV、HR指标上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但是在改善CO、ST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肘部-少海与手部-少府相比较在改善CO、HR、ST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P<0.01),但在改善SV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部-极泉、腕部-神门两组与手部-少府组相比在改善HR、SV、CO、ST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1.肩部极泉、肘部少海、腕部神门穴及手部少府在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供血方面有其一定的治疗效应,提示了心经具有整体调节心功能的作用;其中针刺神门穴的效果最好,其次为极泉穴、少海穴、少府穴,提示心经上的穴位又具有相对特异性。2.针刺神门对于改善心肌供血的效果好于极泉与少海穴,而少府穴在改善冠心病患者SV、HR方面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提示心经上的不同腧穴对调节心脏功能的侧重点具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