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城融合是世界工业园区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的热点问题。它基于产城分离带来的“鬼城”“睡城”“钟摆式交通”等问题,希望加强生产与生活在空间上的融合,实现不同区块的功能互补。产城融合型工业园区是基于产城关系而提出的一种工业园区的解读方式,是指工业园区在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从单一的生产型空间向生产与生活复合型空间转变,形成的一种以工业为主导,居住与配套设施相对健全的新型城市化区域。产城融合型工业园区强调生产与生活的互动,重视园区环境建设。本文以国内外6个典型产城融合型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个案研究、对比分析、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产城互动中的工业园区及其绿地的特征,探索与园区总体规划相衔接的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和方法,为园区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升园区外环境的品质,促进产城融合。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产城融合的转型发展过程中,园区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空间形态等的变化,带来了绿地功能需求的转变,导致园区绿地形成新的规划建设特征。绿地的服务对象由生产转向从业人员,功能需求由防护转为游憩,公园绿地占比提高,防护绿地比例下降,附属绿地建设集中化,游憩性和面向公众的开放度有所提升;2)产城融合型园区的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主要参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相关规范与标准,使园区绿地规划、建设与城市有趋同性,存在绿地无法满足园区需求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1)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与园区绿地建设特征匹配度低,分类标准不统一,概念含糊,附属绿地建设指引滞后于建设现状等;(2)绿地缺乏质量指标要求,量化指标泛化,不能有效指引绿地分类建设,各项指标值偏低;(3)公园绿地布局分散,整体性差;园区外围的防护绿地环未能与内部游憩绿地组合优化。3)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结合绿地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国际融合型园区的建设实践,构建了园区绿地分类和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布局策略:(1)以功能为首要依据,以服务层级为次要依据,构建了4大类4中类6小类绿地分类体系,提出了基于游憩需求的“类公园绿地”的概念;(2)从定性、定量、定位的角度,构建了质量、数量、布局三维绿地指标体系,按服务层级细化了人均公园绿地指标,通过引入“人均类公园绿地面积”合理化指标统计方法;(3)提出了环园区防护绿带与游憩绿地结合布局、完善游憩绿地“点、线、面”体系的绿地布局策略;(4)基于理论研究的成果,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例,探讨了类公园绿地的选择、开放方式、建设管理措施,并对园区绿地系统进行了优化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