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肝门部胆管癌是一种相对罕见的肿瘤,不过近几年来发病率正逐渐上升,外科手段中手术治疗仍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也延伸出以根治性手术为中心的多方面治疗。整体手术根治性切除率较前有所提高,但前景仍然是严峻的,长期预后依然欠佳。研究目的:回顾分析该病种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旨在对该病有进一步的认识。研究方法:总结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就诊行外科干预治疗后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预后因素,再通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使用SPSS 22.0软件通过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期,Log-rank检验法检验相关性,Cox回归分析,定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研究中,至随访终点时共死亡32例,6例患者仍存活。3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9.7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7.72个月,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8%、32%、8%。术后病理切缘为R0的17例患者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3%、50%、11%。3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男性为23例(60.5%),女性为15例(39.5%),年龄平均(63.03±9.30)岁,患者主诉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症状,其中,最常见的症状系皮肤巩膜黄染33例(86.84%),多伴有皮肤瘙痒、食欲差,另主诉腹部疼痛不适者11例(28.95%),主诉为高热者3例(7.89%)。在术前参考影像学资料根据Bismuth法进行分型,I型4例(10.53%),II型9例(23.68%),IIIa型5例(13.16%),IIIb型8例(21.05%),IV型12例(31.58%)。3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病理类型按术后病理结果所示皆为腺癌,其中7例高分化(18.42%),26例中分化(68.42%),而低分化有5例(13.16%)。术后根据病理结果进行分类,行RO切除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3.74个月,行R1、R2切除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6.23个月,前者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后者(P=0.003)。肿瘤最大直径≤2.5cm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5.77个月,肿瘤最大直径>2.5cm的患者平均生存期分别为8.23个月,前者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后者(P=0.039)。高分化的患者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0.05个月,中分化的患者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0.98个月,低分化的患者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23个月,高、中分化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与低分化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08)。术前总胆红素<342umol/L的患者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0.59个月,术前总胆红素≥342umol/L的患者平均生存期分别为4.47个月,前者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后者(P=0.041)。TNM分期各分组之间术后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28),且T1、T2组与T3、T4组之间术后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率有所提高。手术方式、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根治程度、肿瘤最大直径、术前总胆红素、T分期、围手术期输血等多种因素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肿瘤根治程度是肝门部胆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手术切除对延长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长期生存时间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