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3年年中开始,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急剧扩张和重工业的高速增长,我国三大物价指数全面上涨,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出现已经不容置疑。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货币购买力下降,原先的币值不变会计假设和历史成本原则存在依据发生动摇,收入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客观性原则与稳健性原则的含义也发生改变。此时,若仍旧按照传统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势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引起一连串负面影响,从而产生诸如:资产的表述脱离资产的现行成本;以原始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物价上涨造成虚计利润;货币性项目因货币内含购买力的变化而产生的持有损益未能在财务报表上加以揭示等的许多问题,使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造成企业财务分配关系模糊、财务状况混乱,影响企业的未来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因此,通过立足于已有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外国有效的会计理论与实践,对建立和完善我国通货膨胀会计模式进行开拓研究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传统会计处理方法及原则下通货膨胀对会计的严重影响和存在的问题,研究了通货膨胀会计在各国的差异,揭示差异的若干成因,并结合通货膨胀会计的国际协调,立足于已有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外国有效的会计理论与实践,改进我国通货膨胀会计制度,改进核算的程序和方法,建立和完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采取相应的会计方法,达到消除通货膨胀对传统会计理论原则下的财务会计报表资料的影响,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的目的。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通货膨胀会计的涵义、规律、以及对传统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影响;第二部分阐述了通货膨胀会计的四种基本模式,并深入的分析其特点;第三部分通过对通货膨胀会计的国际比较,分析了通货膨胀会计的国际差异,并总结出影响通货膨胀会计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第四部分阐述了我国推行通货膨胀会计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选择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对策和方法,最后提出完善我国通货膨胀会计的几点建议;第五部分结合案例分析采用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影响及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