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板鞋竞速作为一项从广西兴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短短的几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竞技、教育以及娱乐等诸多功能已得到人们的肯定。该项目普及范围遍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比赛成绩逐年大幅度提高。在此背景下进行板鞋竞速途中跑的技术进行分析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板鞋竞速比赛中获得优异比赛成绩的重庆男子1队、贵州男子2队、北京男子1队以及技术风格独特的青海男子1队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摄影研究法和图像解析法,对其途中跑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阐明了四支队伍在途中跑不同阶段中的技术特点和各关节的角度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对改进板鞋竞速途中跑技术进行了理论探索。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板鞋竞速是一项多人协调配合的竞速项目,技术形式多样。重庆男队以快频率取胜,北京男队则以大步幅见长,躯干过于前倾是贵州男队的特点,良好的折叠前摆技术是青海男队独有的特征。单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我们认为北京男队和青海男队的技术更为精细、合理。(2)目前,板鞋竞速途中跑技术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标准,各队技术差别较大,在后蹬角、大腿前抬角以及前摆过程中最小膝角等关键技术参数的比较上,队与队之间出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3)依据现有理论以及应用3D模型的探索,我们认为板鞋竞速途中跑过程中三名运动员的大腿前抬角均能够提高到30。,从而可以达到加大步长的目的。影响大腿前抬角的因素主要是三名运动员髋关节之间的距离。(4)途中跑过程中,减小运动员摆动腿膝关节的角度尤其是减小当大腿与地面垂直时的膝关节角度,可以减轻甚至避免板鞋与地面的摩擦。一般情况下,当运动员踝关节角度为90。时,膝关节角度为130。就可以达到避免出现摩擦的目的。(5)由于受到器材的限制,步长的提高空间有限。在保证适当步长的前提下,提高运动员的跑动步频将是提高板鞋竞速运动成绩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