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振动抑制和压电采集能量一体化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ehu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结构的振动控制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被动控制、主动控制、主被动一体化控制等都是实现振动控制的方法。利用非线性能量汇(Nonlinear Energy Sink,NES)实现结构的振动抑制是一种被动非线性振动控制方法,能够实现靶能量传递,即主结构中振动能量不可逆转地传递至非线性能量汇中。若将这部分被转移的振动能量以电能的形式回收获得,可以实现减振中被控制对象的振动能量为人们再次利用。本文建立了NES和压电材料所组成的装置,将其与主结构耦合,利用复化平均法(CX-A)和四阶Runge-Kutta数值方法讨论在外激励下实现主结构的振动抑制,并且分析利用压电材料装置采集传递至NES中这部分振动能量的情况。研究了非线性振动抑制与压电采集能量一体化的实现。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谐波激励条件下,建立单自由度主结构耦合NES和压电采集装置的系统动力学控制方程。利用Runge-Kutta数值方法分析当NES质量、立方非线性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变化时系统的全局分岔图。利用复化平均近似解析方法求解系统周期解,讨论激励幅值、NES阻尼系数、NES非线性刚度系数、压电参数对系统响应和输出电压响应分岔的影响。分析系统响应位移幅值和采集装置输出电压幅值与频率响应曲线,确定鞍结分岔点和霍普夫分岔点,并且数值仿真验证了近似解析解的准确性。提出振动抑制和采集能量一体化的评价指标,依据复化平均法和Runge-Kutta数值方法计算主结构平均能量、位移传递率以及均方根值的输出电压,讨论NES非线性刚度系数对非线性振动抑制和压电采集能量一体化实现的影响,得出引入主结构的准周期响应有助于实现一体化目标。瞬态激励作用的两自由度主系统耦合一个NES-压电子系统,NES-压电子系统是由NES和压电采集装置组成的。建立系统动力学控制方程,利用四阶Runge-Kutta数值方法求解方程。依据能量传递的百分比表达式和能量传递算法分析NES-压电子系统对主结构振动抑制以及采集能量的情况。对于一定激励幅值和NES非线性刚度系数的参数可以引起较强的靶能量传递。利用小波变换分析方法讨论非线性拍现象激发的振动能量由主系统传递至子系统的现象,且主系统和子系统之间发生了1:1瞬态共振俘获。工作强调了瞬态激励下能够同时实现振动抑制与采集能量。在谐波激励条件下,研究两自由度主结构中加入NES和压电采集装置实现宽频的非线性振动抑制和压电采集能量一体化。利用复化平均法求解系统位移和输出电压的近似解析解,并判断解的稳定性,并通过四阶Runge-Kutta数值方法验证近似解析解。基于振动抑制和采集能量一体化的评价指标,复化平均算法和数值算法计算结果均得出在宽频范围内实现非线性振动抑制和压电采集能量一体化。引入主结构的准周期响应,依据四阶Runge-Kutta数值方法讨论NES非线性刚度系数对于实现宽频范围内一体化的影响。
其他文献
腾冲火山区地处云南西南边陲,西邻缅甸,东被高黎贡山阻隔。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边界,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区域内出露的地层时代跨度大,但由于构造活动强烈,地
本文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制备介孔尺寸可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eso-SiO2),并且利用Langmiur-Blogget(LB)技术将介孔二氧化硅在玻片上进行组装,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
汽车作为科学技术成果,它是一把双刃剑,给人类出行带来便利,同时也造成诸多社会困扰。汽车保有量的持续上涨,伴随而来的是交通拥堵不堪、噪声污染加剧、交通安全降低等。近年
本文研究了中低围压下弹塑性岩石力学性质的应力空间和应变空间内的本构描述,并且编写和调试了关于井壁稳定力学分析的程序,对两个算例进行了稳定性的分析,得到了井壁弹塑性
信息时代里,数字信号处理成为各种应用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实中大多数的信号是以模拟信号的形式存在的,因而急需完成从模拟信号到数字序列的转换,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
木质纤维原料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离子液体中酸催化水解木质纤维原料制备可发酵糖为其高效利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目前,离子液体中酸催化水解木质纤维原料
魔芋葡甘聚糖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来源的生命活性多糖。深入研究以魔芋植物资源多糖为代表的天然多糖,加强其基础研究,提升其潜在应用价值,扩展其应用范畴,对魔芋的深加工利用研
服装艺术教育资源库建立项目的载体是服饰艺术,它主要是将服装艺术教育资源按学科特点,构成以图形、图像、音视频、动画、网页等文件形式存储而且经过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大
柯克亚凝析气田目前处于开发中后期,油气综合递减持续上升,生产形势严峻。主要问题是目的层储层非均质性强,对地下储层分布认识不充分,剩余油气分布情况不清楚。针对以上问题
随着机械零件逐渐向轻量化发展,工业生产对辊弯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有必要对设备进行优化以达到零件加工质量高、设备工作稳定以及生产效率高的目的。如今国内外的学者主要侧重于成形机理方面的研究,少有文献提及或者解决设备制造优化方面的难题。本文针对变截面辊弯成形制造过程中零件加工效率和加工装备使用寿命等要求,从成形进给速度、加减速方案以及成形轨迹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完成成形设备的制造优化,并实现了变截面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