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上证综合指数涨幅到达52.87%,成为当年全球股市的最大亮点,引起全球投资者的关注。到了2015年6月12日上证综合指数最高价达到了5178.19,成交量达到10602亿元,迎来了一波较短的杠杆牛市。对于此次的形成“疯牛”行情的原因,许多学者分析认为是投资者大量使用“杠杆”促成的。其中,结构化信托和伞形信托在此次行情中成为了许多投资者配资进入股市的渠道。从2010年第一季度到2013年第四季度,信托投入股市资金规模发展缓慢,从878.85亿元仅发展到3,030.93亿元。而从2014年第一季度到2015年第二季度,信托投入股市的资金规模就从3,139.83亿元达到了14,115.54亿元。但是,监管层在2015年6月12日发布了《关于加强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外部接入管理的通知》,严禁证券公司为场外配资、伞形信托提供证券交易接口的行为。之后又在2015年7月12日发布了《关于清理整顿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的意见》,将伞形信托和场外配资清理出局。限制了信托股市的发展,所以信托投入股市的规模也从14,115.54亿元下降到了4,141.78亿元,而中国股市在短短的两个多月内上证综指最低跌至2850.71,随之进入了熊市。随着信托在我国股市的规模也来越大,信托对我国股市的影响不容小觑。信托作为机构投资者本应该是起到稳定股票市场的作用。但是许多学者认为在2015年这轮牛、熊市中,由于其结构化的信托业务有着“杠杆”的特点,导致其可能会加剧股价波,放大市场的不理性,促成该轮杠杆牛的泡沫。杠杆的特点让信托与其他类型机构投资者有着区别。而且截止到2018年第二季度,信托投入股票市场资金规模已经达到了8,157.03亿元,占A股总市值为1.48%,成为了中国第五大机构投资者。在机构投资者中信,托的所占比例也很大。因此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有必要理清我国信托公司持股与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围绕着信托持股对股价波动的影响进行的。通过梳理前人的相关文献,发现对于机构投资者抑制还是加剧股价波动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观点,那么信托会是加剧股市波动,还是抑制波动呢?故对此提出假设及备择假设。假设1a:在整体区间上,信托持股抑制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波动;假设1b:在整体区间上,信托持股加剧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波动。然后,也有学者在研究时发现在不同行情和公司规模下机构投资者对股价波动的影响是不确定的。那么也就有必要探讨一下在区分行情和公司规模的情况下,信托与股价波动的关系。故提出假设2a:在市场上涨期间,信托加剧股价波动。假设2b:在市场下跌期间,信托加剧股价波动。假设2c:在市场调整期间,信托抑制股价波动。假设3:信托持股会加剧小市值上市公司的股价波动;信托持股会抑制大市值上市公司的股价波动。本文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2014年第一季度到2017年第四季度信托所持股的上市公司回归。分别从整体阶段、不同市场行情下和不同公司规模下的探讨信托对股价波动的影响。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是:第一,整体上,信托持股抑制股票价格的波动。第二,市场上涨时,信托不影响股价波动;市场下跌时,信托加剧股价波动;市场调整时,信托抑制股价波动。第三,信托持股抑制小规模公司的股价波动;信托持股对大规模公司的股价波动无影响。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从研究内容上看,本文研究对象为信托,与以往关于机构投资者与股价波动的相关研究不同,之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机构投资者或其他类别的机构投资者,例如私募、公募、QFII、保险或者社保基金等,而对信托的研究较少。本文的研究能丰富了机构投资者相关研究。第二,从研究视角上看,本文从微观的角度研究信托持股对股价波动的影响。以往关于信托持股与股价波动的研究视角大多仅限于宏观的市场,缺乏从微观视角研究信托与上市公司股价波动的关系。第三,从研究方法上看,本文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信托持股对股价波动的影响。以往研究信托与股票市场稳定的相关研究大都基于定性的研究,很少有学者通过实际的数据进行验证,缺乏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