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tney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剥除视网膜内界膜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术后裂孔愈合及视功能改善的影响。并探讨使用曲安奈德辅助玻璃体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对2001年7月~2004年9月66例(66只眼)黄斑裂孔患者行玻璃体手术,其中不剥除内界膜组11眼,使用吲哚青绿辅助剥除内界膜组31眼,使用曲安奈德辅助剥除离内界膜组24眼。对手术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比较手术剥除与不剥除内界膜的疗效,并比较使用吲哚青绿染色和使用曲安奈德染色进行内界膜剥离对疗效的影响。 结果 手术后有60眼黄斑裂孔达到解剖复位,其中不剥除内界膜组7眼,吲哚青绿辅助剥除内界膜组30眼,曲安奈德辅助剥除内界膜组23眼。不剥除内界膜组与剥除内界膜的两组裂孔愈合率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剥除内界膜的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后6个月时不剥除内界膜组视力进步者7眼,吲哚青绿辅助内界膜剥除组视力进步者26眼,曲安奈德辅助内界膜剥除组视力进步者21眼。手术后6个月时3组间平均视力比较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内界膜剥除治疗IMH与不剥除ILM相比较可以显著提高术后的裂孔解剖复位率,并且有助于患者早期的视力恢复;同时并没有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因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应用TA有利于清除玻璃体皮质及剥除ILM,没有发现明显副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hemeoxygenase HO)两种同工酶的蛋白及其mRNA 在子痫前期及子痫(pre-eclampsia and eclampsia)患者胎盘中表达量的变化以及在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