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BmGSTe4基因的克隆和真核表达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ee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一个多功能的超家族酶类,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酵母和细菌等生物体中。GSTs在昆虫对有机磷、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农药在害虫防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大量农药的使用,昆虫抗药性日益加剧,迫使人们不断开发新的农药产品或增加农药的用量,这不但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影响到了经济和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世界上50%以上的农林害虫属于鳞翅目,家蚕作为鳞翅目昆虫的模式生物和重要的经济昆虫,是目前唯一完成了基因组测序的鳞翅目昆虫。对家蚕GST基因进行研究,不仅能为家蚕抗性品系的育成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开展鳞翅目昆虫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本文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依据家蚕基因组数据库和EST数据库信息,预测了家蚕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BmGSTe4,采用RT—PCR方法分析了其组织表达特性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谷胱甘肽—S—转移酶后,通过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构建了BmGSTe4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对BmGSTe4基因进行了真核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了western blot验证和酶活性测定,获得结果如下: 1.BmGSTe4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克隆了家蚕的BmGSTe4基因,该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序列长度为654bp,由5个外显子与4个内含子组成,内含子总长度为3631bp,最长内含子为1949bp,最短内含子为214bp。BmGSTe4包含N—末端和C—末端两个结构域,N—末端由β—α—β—α—β—β—α共7个结构基序组成,而C—末端则由6个α螺旋构成,有一个保守的Ser催化位点。以神经网络启动子预测分析发现,BmGSTe4有1个TATA盒,在上游2500bp区域内搜寻相关调控元件时,共发现了14个可能的转录调控元件,分别是:XRE(1)、ARE(6)、TRE(5)和NF—kB(2)。系统发生树明显分为四大类群,分别是Dlata、Epsilon、Theta和Zeta四大类。而家蚕BmGSTe4与昆虫特异的Epsilon家族聚为一类。 2.BmGSTe4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检测发现BmGSTe4基因只在表皮和头部有表达,在其余6个组织中基本不表达,并且在表皮中表达量较头部表达量高。表明BmGSTe4基因的表达具有较高的组织特异性。 3.BmGSTe4基因的真核表达。运用cellfectin转染试剂将重组病毒转染进入sf9细胞后,经SDS—PAGE分析鉴定,比较蛋白条带,结果发现感染重组杆状病毒Bacmid—BmGSTe4的细胞沉淀有—约为27kD左右的目的特异蛋白条带表达。 4.wester blot验证。感染重组杆状病毒Bacmid—BmGSTe4的细胞沉淀经SDS—PAGE电泳完后切取62kD和14kD之间的胶进行转膜和Western blotting杂交。在样品检测到杂交信号。表明,目的基因已在细胞内表达。 5.GSTs酶活性测定。以CDNB作底物,对重组表达蛋白酶进行初步的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外源表达的GST蛋白酶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为BmGSTe4蛋白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中国的运动狩猎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在我国过去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一些西方国家而言,我国的狩猎业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一些运动狩猎业发达的国家,在狩猎管理方面
水深是海岛海岸带浅海区域重要的海洋要素,对于近海海域管理、海域开发、船舶安全航行和海岸工程等具有重要意义。与水深现场测量相比,水深遥感反演具有大范围、同步和高时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