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输过程中强烈的振动、碰撞和冲击是引起红外产品破损的最主要原因,运输缓冲包装能使传递到产品上的冲击、振动的强度减小到产品所能承受的范围,最大程度的保护产品。但因冲击载荷的随机性和包装结构设计依据的动力学参数有限等实际问题,国内红外产品缓冲包装的结构设计主要依靠经验或采用类比法。由于无规范设计标准指导,设计师因经验的差异导致结构无法达到最优状态,尤其是在开发新产品时常造成结构设计强度不足或过剩,从而造成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坏数量增大或整机搬运成本过高的现状。论文以云南某光电公司的1522红外镜头的运输缓冲包装件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原有的全面缓冲包装的基础上,对缓冲包装进行了两组改进,分别为局部缓冲包装和带脚垫的局部缓冲包装,应用大型通用前处理软件Hypermesh进行前处理,Ls-dyna为求解器,对包括原有全面缓冲包装结构在内的三种不同缓冲包装结构的1522红外镜头包装件分别进行了1000mm高度的三组不同面的面跌落仿真分析。对1522红外镜头包装件撞击地面的0.006s过程中各零部件上单元最大等效应力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得出了带脚垫的局部缓冲包装结构为三种包装结构中的最优缓冲包装结构。然后,对带脚垫的缓冲包装结构进行了结构尺寸(形状尺寸上)的改进,并对改进后的缓冲包装件进行有限元跌落仿真分析,在经过初次改进和二次改进后,最终确定二次改进后的缓冲包装结构模型为优化模型。论文进一步以二次改进后的缓冲包装件为研究对象,应用专业的集成优化软件Hyperstudy,以缓冲包装件的总质量为目标函数,最危险零部件单元最大等效应力不超过对应材料的屈服强度为约束条件,缓冲包装的形状尺寸为设计变量进行缓冲包装的形状优化,以达到用最少的缓冲包装材料在跌落过程中对1522红外镜头起到足够的保护作用的目的。文章旨在寻求一种辅助工具能帮助设计人员设计出一个相对科学的缓冲包装结构,从而达到降低产品包装成本,提高产品包装质量,使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得到更好保护的目的,同时也为其它型号的红外镜头以及相似产品的缓冲包装设计提供了方法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