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DCD)DCD肝移植术后出现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进行讨论以预防肝移植术后可能出现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肝胆外科器官移植中心2010年9月到2016年8月近七年的DCD肝移植患者,术后出现(acute renal failure,ARF)有17人,未出现者34人,分成ARF组和非ARF组。其中患者的年龄,性别,供体热缺血时间,冷保存时间,心率(入室1到2分钟),中心静脉压,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钾,血红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MELD评分,术中尿量,术中失血量,术中是否低血压,术中输入红细胞,冷沉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气分析(hydrogen ion concentration PH)值是患者可能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spss软件对这些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本系列51例DCD肝移植病人术后一个月之内发生ARF 17例(32.08%),ARF一旦诊断成立,均立即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围手术期死亡3例,发生于ARF组。对肝移植围手术期多项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术前高肌酐,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odel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供体器官冷保存时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低血压,术中尿量,术中失血量,术中输入红细胞量,也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年龄,性别,供体热缺血时间,心率(入室1到2分钟),中心静脉压,血尿素氮,血清钾,血红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冷沉淀,血浆,凝血时间(PT),内源性凝血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气分析(PH,BE)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移植术后出现ARF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术前高肌酐,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是术后出现ARF的重要危险因素。术中是否低血压,术中尿量也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应尽量去除已经存在的肾损伤因素,术后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果有条件应考虑做肝肾联合移植。CRRT可以改善OLT术后早期并发ARF患者的全身状态,使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得到纠正,在治疗肝移植术后并发ARF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