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教学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gxiao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以来,我国幼儿园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其所体现的生命关怀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幼儿教学的生活化已经逐渐得到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幼儿园教学仍带有浓厚的知识技能传授的功利主义色彩。深层次的原因在两个方面:一是未能认识到文化知识、教师的知识必须融合到幼儿的经验中才能转化为幼儿的知识;二是未能认识到知识只有通过人的理解、运用而生成意义、激发人的主体性才能发挥作为力量的作用。本研究从“生活就是人本身的一切目的”、“教学就是培养人”出发,认为教学就是一种特殊的高质量生活,能使生命意义得到超越与创新;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幼儿生活教学”概念,建构幼儿生活教学的操作框架。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幼儿生活教学的历史演进。首先对我国幼儿生活教学的缘起与发展进行梳理;之后对西方生活教学思想的演变做出探索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外幼儿生活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生活教学作为幼儿教学本体形式存在的必然原因。第二章:幼儿生活教学的基本理念。首先对幼儿生活教学的本质与特征进行剖析,指出幼儿生活教学始终与幼儿自身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具有发展性、意义性、建构性、主体间性、适宜性、生成性等主要特征。紧接着从幼儿教学的目的观、内容观、过程观与师幼关系观四个方面对幼儿生活教学的基本理念进行深入的剖析和阐述,强调还幼儿以完整童年、整合幼儿的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回归幼儿生活教学本质,以及师幼之间的互为主体关系。第三章:幼儿生活教学目标的建构。首先从幼儿、社会、知识三个方面分析幼儿生活教学目标的来源。其次提出了幼儿生活教学目标建构的原则,指出幼儿生活教学的目标的建构应讲求社会需求和幼儿个体发展需求相统一、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统一、整体性和个性相统一、适应性和超越性相统一。继而通过分析当前幼儿生活教学目标建构中存在的缺陷,建立起幼儿生活教学的目标体系。第四章:幼儿生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幼儿的发展为主线,建立幼儿生活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并从知识、技能与技巧、情绪、道德这四个方面建立内容体系,提出幼儿生活教学的内容组织原则:生活化和游戏化、生成性和随机性、连续性和顺序性、整合性和适宜性,并提出直线式、同心圆式、螺旋式三种幼儿生活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第五章:幼儿生活教学的实施。阐释幼儿生活教学实施的内涵与价值取向,分析影响幼儿生活教学实施的因素,提出幼儿生活教学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这三种途径来实施。第六章:幼儿生活教学的评价。对幼儿生活教学评价的内涵与特征进行分析,确立评价的主客体,进而划分出幼儿生活教学评价的类型,阐述幼儿生活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其他文献
演化博弈是从经济学中的经典博弈研究发展而来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由于其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数学框架,近年来其受到数学家,物理学家和演化生物学家等的关注,并且已经取得显著
新《公司法》承认了一人公司的法律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公司的社团性特征,但与此同时,我们在为一人公司“从被禁止到被允许”欣喜的同时,也应看到一人公司从“被歧视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地孕酮(MA)和三苯氧胺(TAM)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或联合应用TAM、MA作用于MCF-7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分析
如何加固石材荒料,保证顺利锯切,避免资源浪费成为石材开采、加工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近年来,中国石材协会会员单位湖南柯盛新材料有限公司不断开拓创新,专注于石材荒料加固
汉服,即“汉民族”的“民族服饰”,是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始到明代,在历史传统、文化环境中,按照我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审美理想,结合经济条件和生产水平,创造出来的具有
以辽宁省2005—2015年的经济数据和税收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辽宁省"营改增"的经济增长效应。辽宁省"营改增",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大于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时
社会建设目标和任务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将告别以往国家至上的思维模式,开启以公民权利和社会权利为中心的整体性社会建设的新时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迹象表明,社会领
建设工程合同为长期性合同,合同的履行受客观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双方当事人来说,自然以及社会条件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双方利益关系的变化,而有些严重的变化将直接引发继续履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这是梁启超先生在一百一十年前的《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话,如今听来仍
民法基本原则作为效力贯穿民法始终的基本准则,指导着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民法基本原则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即可能表现在某个基本原则的存废变化上,也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