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喉罩联合不同压力肺复张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应用情况,以及它是否能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肺部不良反应发生。方法:选取满足研究入选条件的自愿参加试验的手术患者。(1)试验一,喉罩全麻中不同压力肺复张通气在老年骨科手术中的应用:随机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喉罩传统通气组(LH组),喉罩个体化压力肺复张肺保护通气组(LP1组,20cmH2O和LP2组,30cmH2O)。比较各组全麻患者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前T1(作为基础值)、手术中间隔1小时(T2)及手术结束(T3)时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喉罩联合不同压力肺复张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1组和LP2组)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完成情况,患者术后的肺部并发症情况,插入和拔出喉罩时的受试者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2)试验二,喉罩全麻中不同压力肺复张通气在老年妇科手术中的应用:随机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喉罩传统通气组(LH组),喉罩个体化压力肺复张肺保护通气组(LP1组,20cmH2O和LP2组,30cmH2O)。比较各组全麻患者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前T1(作为基础值)、手术中间隔1小时(T2)及术毕(T3)的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唤醒时间、手术结束至受试者喉罩拔除的时间、插入及拔出喉罩的伴随症状情况,患者术后的肺部伴随症状发生以及患者满意度。同时观察麻醉中BIS监测及丙泊酚靶控输注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1)试验一:喉罩全麻中不同压力肺复张通气在老年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本试验初期纳入患者144例(所有骨科手术皆为四肢关节手术,没有涉及脊柱的骨科手术),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排除20例患者,LH组,LP1组,LP2组分别纳入41,42,41例患者。三组患者间的一般状态(如男女比、岁数、BMI指数、手术前肺部等情况、术中常规补液、通气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插入喉罩及拔出喉罩过程中,监测三组患者实时动态心率变化和血压变化,发现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T1-T3时间点动脉血气分析的比较结果显示,LP1组和LP2组患者在手术及手术后血气情况优于LH组,而LP1组情况与LP2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比较上,LP1组和LP2组在预后方面结果优于LH组患者,但是LP1组和LP2组两组患者之间预后未见明显差异。经统计学检验,两组LP组患者PPCs发生率小于LH组,但是LP1组和LP2组PPCs发生情况未见明显差异。LP1组中RM目标值为20cmH,42名患者中有39人达到目标值,而LP2组中RM目标值为30cmH,41名患者中却只有21人达到目标值,LP1组明显优于LP2组;(2)试验二、喉罩全麻中不同压力肺复张在老年妇科手术中的应用。本试验初期纳入患者134例(所有妇科手术皆为腹腔镜妇科手术,没有涉及传统开腹的妇科手术),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排除8例。三组患者间的一般状态(如岁数、BMI(body mass index)指数、手术前肺部等情况、术中常规补液、通气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插入喉罩及拔出喉罩过程中,监测三组患者实时动态心率变化和血压变化,发现三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同时T1-T3时间点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LP1组和LP2组患者在手术及手术后血气情况优于LH组,而LP1组情况与LP2组数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比较上,LP1组和LP2组在预后方面结果优于LH组患者,但是LP1组和LP2组两组患者之间预后则没有较大区别。整个研究队列发生PPCs共14例。LP组患者发生率小于LH组,在LP1组和LP2组比较中,PPCs发生率LP1组略低。LP1组中RM目标值为20cmH2O,41名患者中有36人达到目标值,而LP2组中RM目标值为30cmH20,43名患者中却只有25人达到目标值。同时,BIS监测显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采用可以使得全麻过程的麻醉稳定性增强。TCI靶控输注联合BIS监测能减少围术期麻醉药物的使用,苏醒时间更短。结论:喉罩全麻中20cmH20肺复张进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老年患者手术中易于实施,术中喉罩全麻中20cmH20肺复张进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老年患者手术中能够降低肺部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