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代绘画看比德说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德说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即以自然物性比人之道德风范。先秦儒家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先秦道家主张“上善若水”、“上德若谷”,这两者的终极目的一个是要实现圣人之德,另一个是要实现至人之德。 比德说进入绘画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当时的人物品藻中有许多以自然比德的例子,顾恺之为谢鲲造像时,为了昭示他“胸中有丘壑”的清旷人格,将他安放在丘壑之中。这种山水背景已不同于以前的那种作为纯粹景物的山水,而是一种隐喻性的安排。这种笼罩了人的生命精神的人化的山水,标志着“比德”的思维方式进入绘画。它奠定了中国追求自然而又立足于人之精神的基调,这暗示了中国山水画在不久之后的独立与繁荣。 比德进入绘画以后,对中国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在宋代表现最为充分,首先表现在对绘画题材的选择上,宋代山水画代替了人物画的繁荣,山水已从人物的背景一跃成为画面的主要对象。在这背后,山水的“比德”意味并没有改变,而是更具有普遍性、含蓄性、泛指性。画面上的人物隐去,只留下一片象征人的精神的自然山水。 宋代理学是一次儒道精神的大融合,花鸟画在宋代的兴起体现了宋代由物理到心性的比德过程。花鸟画在发展的过程中淘沥了似锦繁花,而画得最多的题材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图、松竹梅岁寒三友图等,这些题材多形成于宋代,是比德的思维方式使然。 其次,比德对宋代绘画审美趣味也产生了很大的选择性,宋人崇尚处世之逸和修养之文的人格风范,军人绘画的审美趣味也开始脱略繁丽丰腆,而走向重朴澹、重意态。画家们将各种绘画以外的因素加,、、了绘画的价值取向,作画状态成为一种市美;而中国以业余画家力正脉也成为一个传统。 比德在宋代绘画功能论中不仅仅表现为.教育功能,也有向审美功能的渗透。这在三篇年代相承的画论中可以看出来。唐代的依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强调了绘画的“见一善以诫恶,见恶足以思贤”的教化功能,‘未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已流露出由教化功能关注转向甲美功能关注的一种趋势、到了南茉邓林的《画继》,其功能论就比较明朗地倾向于绘画的甲美功能了,这表现在它满怀自豪地时丈人画思想的接纳。 濡家道德以正心一一诚意一一修身一一齐家一一治国、干天下的序列从日常生活走向政治活动和道家心斋一一物化一一天人合一一一畅神一一至人的序列并非相抵触背反、“修身”和“天人合一”有听重合。宋人重理重格法、物是实现比德的必备条件。“比德”在院画中表现为对“理”的关注。宋代院画不但重视“理”,而且开始自觉地援诗入画的搜诗入画还要更高一筹。宋代绘画对于诗意的达求,的融合已达到了公认的程度。,文火画家说明诗一与画
其他文献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开放的世界体系中,从社会要求与外来影响的相互撞击中产生并发展的,它与世界文学潮流发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从本质上说,它是开放性的。针对这个特点,展开对中国现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交通需求增大,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交通问题。当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除了优化城市交通控制,从根本上需要减少城市道路行驶车辆,在此背景下,国内外城市都提出了
阿糖胞苷作为临床治疗白血病最常用的药物其药代动力学被研究较多.近年来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对其中的酶学机制进行的研究表明,阿糖胞苷在人体内的作用和代谢与激酶、脱氨酶的催
当前,随着国家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城乡统筹发展,城乡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乡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为助推乡村发展添加新生动力。本文基于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深入研究,助
本文以河北易县抽水蓄能电站施工控制网建立为例,简要介绍了蓄能电站项目施工测量控制网建立工作开展过程,对施工测量控制网点布设、测量方法、测量仪器设备、测量成果等予以介绍说明;最终成果表明布设方案合理,点位稳定可靠、测量成果精度满足施工放样要求,为项目现场施工提供可靠的控制基准,可供类似施工测量控制网建立项目借鉴参考。
本文以单宁酸(T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原料,通过开环反应制备出含有双键的光敏单宁酸(pTA),并通过π-π非共价键作用使其吸附到碳纳米管上,得到pTA修饰后的具有良
外语学习起始年龄的讨论在国外已经经历了大约50多年,在国内也经历了20世纪80和90年代的两次讨论,然而,至今仍然没有得出令各方满意的结论。2001年秋季以来,我国逐渐推进小学开设
目的:研究Ki-67和KAI1/CD82在内蒙古地区甲状腺癌人群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收集内蒙古地区甲状腺癌患者标本32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标本30例,使用免疫组化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