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托课程内容进行外语教学模式(简称“依托式外语教学”)这一教学理念主张将语言学习与学科内容学习相结合,在国外的二语教学和外语教学中已开展得卓有成效。时至今日,现已有不少理论和研究证明依托式外语教学能提高学习者的学科内容,语言水平和高层次思维。但是在中国以英语为外语的教学环境中进行依托式外语教学的实证研究却不多见。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在中国大学英语的教学环境中,依托式外语教学对提高以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评判性思维和英语水平的影响作用及其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研究选取来自中国某一重点高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作为被试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分别进行为期一年的依托式外语教学和常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采用定量工具(即评判性思维测试和英语水平测试)对两组被试的评判性思维和语言水平变化进行测定,并运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13.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定性工具(即学生采访和学生日记)对被试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实施依托式外语教学对学习者的评判性思维发展有何影响作用?(2)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实施依托式外语教学对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发展有何影响作用?(3)学习者对在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实施依托式外语教学的反应如何?研究结果显示:(1)两组的评判性思维都有所提高,但实验组的提高速度更快。两组在整体思维能力提高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归纳和演绎这两项思维能力的提高有显著差异,而且两组在各项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差异性日益增大。由此可见:随着时间推移,依托式外语教学对评判性思维提高的影响作用愈加明显。(2)两组的英语水平都有所提高,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性具有显著性。除在词汇和写作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性外,在听力、阅读、口语以及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等方面,实验组明显强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初始英语水平为高、中的学习者在实验过程中,语言水平提高一直显著;相比之下,初始英语水平低的学习者在实验前期提高不大,但随着实验进行,后期提高显著。(3)本研究的依托式外语教学受到实验组学生们的认可。不论课内课外,实验组学生在总体上都要比对照组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自主。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依托课程内容进行外语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评判性思维和语言水平。它能为学习者提供真实、适宜的学习环境并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自主性,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学习者评判性思维和语言水平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老师的角色、教材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环节这几方面对依托式外语教学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成功实施十分重要,尤其对初始英语水平低的学习者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