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户视角的耕地规模经营经济效益及最适经营规模研究——以涪陵区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da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推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绝大多数地区在推行承包过程中,都采取了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分配土地,因而形成了一种以农户为经营单位的普遍超小规模经营状况。据统计,目前涪陵区户均土地经营规模仅有0.13-0.53公顷左右,小于全国户均土地经营规模0.53-0.63公顷,而且地块零碎,土地实际经营规模比土地经营面积数字所显示的还要小,每个农户经营的土地平均被分割为8.8块。土地规模狭小已成为制约涪陵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实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已刻不容缓。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必然步骤和最终走向,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耕地适度规模经营能够促进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吸引农业投资,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进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民从事第三产业,把土地适当集中,发展规模经济更具有现实意义。而且本文从微观农户视角研究耕地规模经营这一研究主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在我国南方甚至山区都具有特别的实践意义。   本论文在对重庆市涪陵区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加权求和函数法、线性规划模型和综合平衡法等,分别对农户耕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农户耕地规模经营经济效益和农户耕地适度经营规模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介绍了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基础,然后具体针对涪陵区去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土地利用情况、土地规模经营现状条件,分析了影响涪陵区农户耕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其中主要因素包括农业劳动力状况、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土地资源、农村土地流转、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政策与农户经济目标的差异、农业生产装备等;然后对涪陵区农户耕地规模经营的经营经济效益进行了数量与空间上的评价分析,得出农户耕地规模经营的经济效益值在现有规模范围内呈现土地规模报酬递增规律,而且不同区域农户家庭经营的种植规模种类不同、经济效益的大小与空间分布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两种模型量化了农户耕地适度经营规模,确定最适规模大小为4.57亩;最后针对目前土地规模经营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创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建立健全配套的社会市场服务体系、合理选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相应的对策,以对之后的规模发展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其他文献
旅游洞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以其幽深、虚幻、神秘的特点对旅游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为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方便其观赏洞内景观,旅游洞穴内都安装有照明设施。洞穴照
网络环境下地理数据的共享与互操作一直是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GML的出现推动了这项研究的发展。本文分析了GML表达空间数据的理论基础,分析了表达空间拓扑和
黄土高原完整的黄土 -古土壤序列记录着第四纪以来全球和区域环境变化的丰富信息,为我们研究古气候环境提供了较全面的的依据。黄土高原南部的关中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
现如今文化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我国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其文化产业增加值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迅速,截止至2009年,国土资源部一共公布了5批共182家国家地质公园。这些国家地质公园均已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我国数目庞大的国家地质公园不仅拥有独
滑坡是中国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降雨是滑坡灾害产生的最主要诱因,由于南京的自然环境影响,降雨诱因在南京的滑坡灾害中尤为突出。滑坡灾害影响着人类社会,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
学位
耕地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最基础的自然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维系国家稳定繁荣的物质基础。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普遍存在着城市用地不断蚕食着耕地现象,致使耕地数量
海水深度是海底相对于海平面的距离,它与海底的地形、地貌密切相关。无论是在应用领域中还是在各学科研究中海水深度数据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资料。因此,对于水深测算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