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时代下,对人才的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2017年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核心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探究”一词成为各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更是将“探究式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正如许多学者所言:目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进行仍旧艰难,究其原因,首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深刻把握“探究”教学的本质,难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无法开展真正的“探究式”教学;其次,教师对于教学的综合研究不足,教学理论的研究没有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缺乏对“课堂教学”作为一项整体的研究。本文在充分把握小学科学这门学科特点的前提下,结合新课标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要求,在教学模式上选取“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围绕着“探究—发现”这一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试图找出该模式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此能够深化该模式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一线的科学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本研究主要通过相关的文献分析,理论知识梳理,以及结合实际的对比实验教学,实验班使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对照班不使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教学实践,选取在对比实验教学中典型的教学实例来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以及访谈的形式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系列调查研究,主要得出下结果: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下,首先,学生学习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主要表现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集中情况以及课堂参与度等都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其次,学生的问题意识、语言表达、动手操作以及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都比较强;然后,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如重点知识做笔记的习惯、与教师的互动以及课堂上敢于提出意见和质疑等方面的意识较强;最后,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开展真正的个性化学习。为了更好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探究—发现”这一教学模式,本文分别从教师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教师备课阶段和课堂组织以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