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已于1999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未来老龄化进程会加快。 在“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大背景下,健康状况与劳动力参与之间的关系是值得经济学界关注的。在本文中,我们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urvey, CHARLS)2008年预调查数据及2012年追踪调查数据,采用了面板Tobit方法和OLS方法,研究了健康状况对中老年劳动力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我们研究结果发现,(1)从整个样本来看,健康状况对中老年劳动力劳动供给时间有显著影响;(2)从职业的角度来看,健康状况对务农职业的中老年劳动力的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显著,而与受雇于单位和个体经营者没有相关关系;(3)从性别角度来看,健康状况对男性和女性中老年劳动力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且对男性的影响要大于对女性的影响;对于务农职业的男性更是如此;(4)健康状况对老年劳动力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要远大于对60岁以下的劳动力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5)劳动报酬对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是显著为正的,对中老年受雇职业劳动力的影响要大于以务农为职业和个体经营者职业的中老年劳动力;对中老年女性劳动力的影响要高于对中老年男性劳动力的影响;对老年劳动力的影响要大于对中年劳动力的影响;(6)年龄与劳动供给时间是非线性关系,呈倒“U”型;(7)户口对中老年劳动力的劳动供给时间都产生显著影响。这可能是与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有关,拥有非农户口的劳动力可以享受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因此,增加对基层,特别是对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投资,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提高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有利于中老年劳动力增加劳动供给和提高其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