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理论视角来阐释。本研究基于女性主义认识论,用“知识与性别”这条线索来关照高等教育,是将社会学意义上的性别不平等归之于哲学认识论意义中知识的性别等级图式。通过对高等教育四个核心概念(高深学问、学科、课程、教学)的社会性别分析,揭示了高等教育中性别歧视的认识论根源。高深学问作为构建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材料,它在观念、建构主体、建构原则、建构逻辑、论述主题及研究方法上,都与传统社会性别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和同构性。女性主义认为,人类的绝大部分被称为“知识”的领域实际上都是以男性的视角出发建构的,这无疑带有男性的趣味与偏见,而不利于女性的认知与发展。所以,本论文提出:高深学问作为整个知识文化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并非性别中立或性别无涉的,它实际代表着一种男性形象,从本质上与女性/女性气质是相悖论的,而这个“本质”又与社会性别制度一样,是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高深学问通过所谓知识的“客观性”、“中立性”、“普遍性”为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性别制度提供了合理、合法的依据,实际上也就是为实现社会现存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高等教育中的性别霸权提供了知识论上的解释。学科作为高等教育学术活动和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也非价值中立,就像高深学问是被建构的一样,学科也是被建构的。所以,对于隐含其中的权力、利益基础以及意识形态则不容忽视。本研究认为,在学科制度的进程中,只有男性才是学科化知识的局内人,女性成了学科知识的局外人。女性创造的知识和关于女性的知识,已被有意识地遗忘和无意识地扭曲,从学科上划分为男性学科和女性学科并对其进行等级分层,实际上是社会性别符号系统中劳动的性别分工在学术和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体现,它反映和延续的依然是一种男性中心(或优越)的社会文化。要想消解学科的性别隐喻,打破学科间的等级划分,并把女性创造的知识和关于女性的知识纳入学科的视阈,就必须超越传统思维模式,坚持学科建构主体的多元性和学科内涵的发展性与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