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因此研究癌症相关基因及其分子机制对于癌症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文从三个方向对这一课题做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是儿童肿瘤中最常见的疾病,但其发病分子机制到目前为止仍不清楚。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6q21上存在ALL候选抑癌基因,我们通过进一步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出6q21内预选区段CHLC.GGAT16C02-D6S268,并从中筛选了12个基因。提取正常人的外周血标本和ALL病人的骨髓标本的总RNA,反转录成cDNA,以此为模板,将这12个基因以正常的为对照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法检测mRNA水平的表达量差异,筛选到一个6号染色体上可能的ALL候选抑癌基因:AIM1。(2)研究发现PDSS2蛋白(prenyl/decaprenyl diphosphate synthase)负责辅酶Q侧链的生物合成,其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位于染色体6q21。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人体的不同发育时期的各个组织广泛表达;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其主要在细胞质中有表达,而且在细胞质中点缀着大小不一的点状荧光;转录活性分析表明在COS-7中过表达PDSS2能够抑制内源的SRE、ELK1、AP-1和p53、p21的转录活性,说明其在MAPK信号途径中起转录抑制作用。此外,过表达PDSS2蛋白对SGC7901和A549细胞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PDSS2很可能通过MAPK信号途径参与了对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过程。(3)转移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成功转移的一个重要条件便是转移后的肿瘤细胞局部必须有新生血管的形成。对TEM5(Tumor Endothelial Marker 5)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其在乳腺癌和直肠癌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的组织,且在小鼠视网膜的免疫组化实验中也发现其在视网膜新生血管有强烈表达。初步研究结果表明TEM5与新生血管生成有很重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