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法在手足口病肠道病毒RNA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一种针对手足口病肠道病毒量化的快速准确检测方法,评估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及稳定性。 方法:收集72例(EV71组45例,非EV71组27例)手足口病患儿共计577份不同时期粪便,通过 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 One-step法测定其肠道病毒RNA,并准确定量,同时与血EV71 IgM检出率对比。 结果:TaqMan探针RT-PCR法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大便病毒核酸,灵敏性均达到101拷贝/μl,其 EV71与 EVU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94%∽4.56%、0.72%∽3.18%,其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0.19%∽1.9%、0.09%∽0.49%。TaqMan探针RT-PCR法与血EV71 IgM对比,TaqMan探针 RT-PCR EV71组阳性检出率与非 EV71组阴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而血EV71 IgM EV71与非EV71组检出率分别为92.9%、73.1%。发现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载量与病程相关(χ2=101.1 p=0.00),病毒载量在EV71与非EV71、普通组与重症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灵敏性较高,特异度强,重复性好,且优于血EV71 IgM检测,病毒载量与病程相关,与病原及病情程度无关,是否能判断手足口病患儿的预后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二部分连续性监测手足口病患儿大便中病毒核酸及其载量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连续性监测手足口病患儿粪便中肠道病毒核酸载量,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的排毒时间、病毒载量与血清类型及病情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72例手足口病患儿的粪便标本(其中EV71组45例,非EV71组27例;普通组17例,重症组55例)每隔7天收集粪便1次,共12周,实时荧光定量RT-PCR TaqMan探针法定量检测病毒核酸。并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EV71组患儿在第1-6周病毒核酸阳性率均为100%,第7-12周分别为97.7%、88.4%、83.1%、79.4%、79.4%、79.4%,非EV71组在第1-11周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00%、92%、73.6%、53%、38.2%、23.2%、6.97%、2.32%、0.77%、0.46%、0。这两组粪便核酸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t=4.75,P=0.001)。但普通组与重症组病毒核酸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t=-1.622,P=0.120)。手足口病患儿EV71、非 EV71型病毒载量在第2、4、6、9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型与重型病毒载量在随访时间内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在粪便中可持续排毒12周以上,EV71组排毒时间长于非EV71组。病毒载量的高低可能与血清型有关,与病情程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