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佝偻病是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体内钙、磷代谢失常的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以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骼病变为主要特征。本病可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危害到儿童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由于佝偻病发病缓慢,易被忽视,一旦发生明显症状时,患儿抵抗力低下,易并发肺炎、腹泻、贫血等病疾。也有相关报道:有一些小儿佝偻病可引起扩张性心肌病,甚至伴发心功能衰竭。虽然佝偻病极少危及患儿生命,但因其可引起骨骼发育畸形、骨密度减低、影响儿童身心发育。佝偻病的发生趋势必然影响儿童的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导致骨量水平下降。而骨量堆积是一动态的持续过程,骨密度增长最快的阶段通常是在儿童和青春期早期,依赖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获得足够的骨量堆积,可预防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人体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概括起来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生活环境、营养、运动、生活方式等。因此,环境因素是易于确认的因素,更是可以改变、控制和干预的因素。目前国内外研究提示:生命早期(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骨密度值是预测成年后骨骼状况的最佳指标。影响儿童和青少年骨量堆积、峰值骨量的因素很多,国内关于骨密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工作虽有很大进展,但到目前为止,关于幼儿骨密度的现况报道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很少。因此,了解幼儿骨量水平和骨密度变化规律,研究影响此期骨量和骨密度的相关因素,对于提高儿童期骨量水平,从而减轻成年后骨质疏松、骨折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将来进一步纵向研究学龄期儿童骨量水平提供依据,为研究人体一生骨骼发育收集基础资料。因此本课题调查研究了昆明市1~3岁幼儿骨密度、钙营养、户外活动、生活环境及体格发育的情况,并分析了上述各种因素与骨密度及骨量的关系,为佝偻病的治疗和如何提高幼儿期骨量水平提供依据。[目的]:本研究对133名昆明市1~3岁幼儿进行骨密度测定,并对骨密度的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昆明地区幼儿骨量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昆明市133名年龄1-3岁的幼儿左小腿胫骨骨密度,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直接访谈法的形式,对其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居住环境、家庭背景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实验结果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高龄幼儿骨密度(2~3岁幼儿)明显高于低龄幼儿(1~2岁幼儿);2.不同性别的幼儿骨密度值无显著性差异;3.幼儿身长、体重和骨密度呈正相关;4.幼儿骨密度和是否补充钙剂呈正相关性;5.幼儿骨密度和牛奶摄入量呈正相关;6.户外活动对幼儿骨密度呈正相关;7.父母文化程度的高低对幼儿骨密度呈正相关。[结论]:影响昆明市幼儿骨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幼儿年龄、身长、体重、补钙、牛奶的摄入、户外运动和父母文化程度。因此多喝牛奶、适当补充钙剂、多做户外运动和提高家长对钙营养的认识是目前提高骨密度,提高幼儿期骨量水平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