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斑紫菜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光合效率比较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omo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菜属红藻门(Rhodophyta),原红藻纲(Protoflorideae),红毛菜科(Bangiaceae)植物。在大型栽培海藻中,就营养价值而言,稳居首位;就其经济价值而言,则是世界上产值最高的栽培海藻。目前,我国的紫菜栽培业发展迅速,产量居世界首位。然而,紫菜良种选育的进展速度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紫菜栽培业,再加之生产过程中藻种自留自用,种质退化较为严重,大量缺苗、烂苗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紫菜品系用于生产十分迫切。光合效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选育指标。它反映了藻体碳同化,生产有机物的能力。较高的光合效率意味着藻体可能以更快的速率生长,从而缩短生长期,提高经济效率。因此选择能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保持有效的光合效率的品系,有利于提高紫菜的产量。本实验使用叶绿素荧光仪(mini-PAM)测试了7个不同品系条斑紫菜叶状体(包括栽培品系Y-h001,Y-9146,Y-h2001,Y-w0401,Wjs、突变品系Gm、野生品系Wqd)在不同光照、温度,以及几个品系条斑紫菜叶状体(包括野生品系Wqd、栽培品系Y-w0401,Y-9970,Y-zkh,Y-h001、实验栽培品系Yh-1,Hy-1)在不同氮磷浓度、盐度、pH及光质条件下的光合效率,分析了受强光抑制后光合效率恢复的情况。同时检测了这些品系条斑紫菜叶状体的光合色素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光照强度从20μmol/m2s提高到1200μmol/m2s,总的趋势是光合效率逐渐降低,但下降幅度在不同品系间又有差异:相比20μmol/m2s光照条件下光合效率,Yjs在1200μmol/m2s时的光合效率下降了27%,Yw下降了33%,Gm下降了53%,Yqd下降了50%;2:在120μmol/m2s光照条件,5℃到20℃实验范围内,15~20℃条件下光合效率最高,除Yh2和Wjs,其它品系叶状体均在15℃达到顶峰,Yh2和Wjs则在20℃达到顶峰;3:在受到高光抑制(200μmol/m2s)后,处于光照60μmol/m2s,温度12℃恢复条件下条斑紫菜叶状体的光合效率可在30~60min内较快恢复;4:本实验中发现条斑紫菜叶状体生长最适氮浓度为1.0~1.5mg/L,生长最适磷浓度为0.05~0.15mg/L;5:在盐度为20-30条件下条斑紫菜叶状体的光合效率保持较高的水平;6:条斑紫菜叶状体适宜的生长pH值为8.0;7: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条斑紫菜叶状体在不同的光质照射下光合效率顺序为:白光>绿光>红光>蓝光;8:本实验中未发现光合色素含量,特别是藻胆蛋白含量与光合效率之间的必然联系,分析在这其中可能存在一个光合色素阈值的问题,当光合色素含量在阈值之下时,光合色素含量对于光合效率有重大影响;当含量高于阈值时,光合色素含量就不成为光合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