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审计对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也日渐增加,国家和政府对于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研究审计绩效理论,提高审计绩效,促进审计工作更好服务国家治理是审计理论研究永不过时的主题。本文基于审计绩效中的审计人员绩效,在阅读大量文献后,发现有关审计人员绩效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构建人员绩效评价指标,实证研究影响因素和审计人员绩效间相关关系的文献较少。只有明确了解影响因素和审计人员绩效间的相互关系,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审计人员的绩效。因此笔者基于这个思路,选择了经济社会中与审计联系密切的信息技术要素,研究信息技术是如何影响审计人员绩效,确定信息技术影响审计人员绩效的路径,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审计人员绩效的建议,旨在促进审计人员绩效的提升。本文选择结构方程模型作为研究工具,探究了信息技术影响审计人员绩效的路径。首先,通过文献的归纳及理论分析确定了信息技术影响审计工作的角度,选择了本次研究的变量,对变量间关系设定了假设,构建了研究的理论模型框架;然后,为本次研究的变量设计对应的测量量表,把量表组合,结合相关理论设计问卷;接着对问卷的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发现问卷数据信度、效度良好,可以代入理论模型进行检验;最后,把数据代入理论模型,经过多次修正后,得到拟合良好的修正模型M8,根据修正模型的结果,得出本研究的结论。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信息技术从两条路径影响审计人员绩效。路径一: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改善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审计人员的过程绩效,进而提升审计人员的结果绩效;路径二:信息技术可以通过促进审计人员计算机水平的提升,提高审计人员的执业胜任能力,间接提升审计人员的过程绩效,进而提升审计人员的结果绩效。2.审计技术方法和审计人员执业胜任能力在信息技术影响审计人员绩效的路径中起了完全中介作用。3.审计人员执业能力提高对审计人员绩效提升的贡献要大于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对审计人员绩效提升的贡献。本次研究创新之处在于用新的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了信息技术影响审计人员绩效的路径。创造性成果在于实证证明了审计技术方法和审计人员执业能力在信息技术影响审计人员绩效的路径中起了完全中介作用,审计人员执业能力提高比审计技术方法创新更能提升审计人员工作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