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交叉配位聚合物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与表征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gghh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旋交叉(SCO)化合物是分子磁体领域中最迷人的材料之一,因为它们可以在室温下显示磁滞性质,赋予材料记忆效应。通过光照、温度、压力、磁场等不同的外部刺激,自旋交叉化合物可以在高自旋和低自旋态之间进行转换,这将在纳米器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在过去的十年里,新型Fe(Ⅱ) SCO化合物的合成和表征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SCO纳米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是纳米器件小型化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在介绍SCO纳米材料的基本内涵、合成方法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微乳液法、聚合物保护法等温和的液相法合成SCO纳米材料的基本过程、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我们成功的合成了各种维度的SCO配位化合物[Fe(pyrazine)Ni(CN)4](三维(3-D))、[Fe(pyridine)2Ni(CN)4](二维(2-D))、[Fe(phen)2(NCS)2](零维(0-D))的多种形貌的微/纳米晶体,并探讨了2-D分子基磁体[Ni(L3)]3[Fe(CN)6]2·xH2O(L3=3,10-二正丙基-1,3,5,8,10,12-六氮杂环十四烷)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用IR、XRD、TG、SEM、TEM、FESEM等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反应物浓度以及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用量等对配位聚合物微/纳米晶体的形貌和尺寸的影响。通过变温磁化率、DSC及穆斯堡尔谱等手段研究了SCO纳米材料的磁学性质。   (1)采用微乳液法,以K2[Ni(CN)4]、吡嗪和Fe(BF4)2为原料,二异辛基磺基琥珀酸酯钠(AOT)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3-D SCO配位聚合物[Fe(pyrazine)Ni(CN)4]的方块状和方片状纳米颗粒。研究了反应温度等合成参数对[Fe(pyrazine)Ni(CN)4]纳米方块、方片的影响。其中纳米方块的尺寸是100 nm左右,并且研究了该纳米方块的磁性质。   (2)采用微乳液法得到了2-D SCO配位聚合物[Fe(py)2Ni(CN)4](py=吡啶)的超薄纳米片。该纳米超薄片具有规则的正方形外形,厚度为9nm左右,宽度是600-800 nm。通过合成条件的调节,[Fe(py)2Ni(CN)4]纳米材料可以调控成方盘形、方盒形和方块形等多种形貌。用变温磁化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穆斯堡尔谱研究了所合成的各种纳米晶体的SCO性质,发现自旋交叉过程很大程度上受纳米晶体的形貌和尺寸的影响,[Fe(py)2Ni(CN)4]纳米材料具有形貌依赖的SCO性质。   (3)以KSCN、抗坏血酸Vc、FeSO4·7H2O和phen(phen=1,10-Phenanthroline)为原料,水和甲醇为分散介质,合成了0-D SCO配合物Fe(phen)2(NCS)2的菱形和梭形微/纳米晶体。研究了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反应参数对Fe(phen)2(NCS)2微/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的影响。   (4)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保护剂,合成了不同形貌的2-D[Ni(L3)]3[Fe(CN)6]2·xH2O微/纳米晶体(L3=3,10-二正丙基-1,3,5,8,10,12-六氮杂环十四烷)。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等合成参数对[Ni(L3)]3[Fe(CN)6]2·xH2O微/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的影响。
其他文献
摘要 根据博乐市的生产现状,结合春小麦的生育特点,总结了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该地区的春小麦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新疆博乐  中图分类号 S512.1 2.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121-01  春小麦是博乐市主要的粮食作物,近几年来随着农业基础条件的
自由基间磁耦合性质的研究是近年来分子基磁学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鉴于自由基类配合物显示了特殊的双稳态自旋跃迁的性质而使其在分子器件领域具有潜在的广泛应用前景,因此,
目前,我国非法药物滥用问题日趋严重。根据历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毒品缴获量逐年增加,2015年达102吨,数量十分可观。非法药物滥用不仅会对生物体造成不可估计的伤害,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治安的影响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合理的处理处置非法药物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焚烧法是目前销毁非法药物常用的手段,但焚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二次污染物,且这些二次污染物的生成浓度及生成路径及尚不清楚。本文选择我国使
学位
为了提高石英晶体微天平对生物活性分子的灵敏度,建立了基于石英晶体微天平的原位选择性结晶方法。在之前的很多研究中,都对自组装膜进行了科学的论述以及研究,自组装膜的调控作用具有成熟的理论依据,并在实际应用中展现了良好的性能。在我们的试验中所建立的自组装膜主要是通过具有不同调控作用的官能团的暴露情况实现对碳酸钙原位结晶的调控作用。在我们建立的信号放大机制中,选用的两种功能基团分别为-N(CH3)3和-C